立冬这一节气到来,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进入冬眠状态,为来春生机勃勃发作准备。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而“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2014-11-06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期,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立冬养生要从饮食起居做起。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2014-11-06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人体的“肾”,而甜、酸、苦、辣、咸五味中的咸入肾,咸味有补益阴血等作用。于是,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适量多吃点咸味食品,如海带、紫菜和海蜇等。
2014-11-06气、血、阴、阳都需要进补,会不会补得太厉害?会不会导致虚不受补,出现上火或其他身体不适的情况?冯崇廉说,的确,现在物质生活丰富,补品容易获得,一不小心就会进补过头。因此,在进补之前,先要确保身体有适合进补的“土壤”。
2014-11-06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2014-11-04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再过不久又该立冬了。此时节,适宜养阴,最好规律作息,少熬夜,食疗辅助调理,勤喝水,多锻炼,保持精神愉悦。
2013-11-06蜂蜜具有护肤美容促消化的作用,冬季干燥容易导致皮肤干燥,此时用蜂蜜做成蜜奶饮或者蜂蜜雪梨水、香蕉蜂蜜粥等食用可以滋阴养颜,润肠通便,是冬季不错的润燥之选。
2013-02-04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最冷的时期我们对于食补要引起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日常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运动,以便提高身体抵抗力。
2013-01-13中医认为,“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经常保持双足的适当温度可以预防疾病从脚底入侵。因此,在冬季保持足部的温度很重要。遵循足部养生六字诀,即摸、按、搓、温、洗、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养生防病。
2013-01-13中医向来讲究辩证,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不同体质的人群都有不同的额养生防病方法。根据体型来划分,可分为胖人和瘦人。中医认为,胖人相对来说阳气偏虚,瘦人相对来说阴虚火旺。因此这两种体型冬季养生防病,胖人应补气,瘦人应补血。
2013-01-04冬季天气寒冷,是个养藏的季节,人们在此时也更注重食补养生。但是很多人对养生都存在误区,认为贵的、稀有的东西才能真正起到养生进补的作用。实际上,进补和东西的贵贱没有多大关系,有一些“平民食物”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作用,关键在于怎么吃,吃对了才健康。
2013-01-01《黄帝内经》说,冬季三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此时讲究养藏进补。那么冬季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首先,居室要保持通风,不宜蒙头或关窗睡觉。饮食上,多吃坚果和萝卜,做好饮食的调理。
2012-12-30不少人都懂得要在冬季养生进补,不同人群的进补方式是有区别的,如果都按照同一种方式进补,可能只对适合人群有滋补效果,对其他人群却不适合。正如专家所说,冬季养生应因人施补。这是因为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其体质状况都不一样,需要辩证养生。
2012-12-28冬季天气寒冷,对于上班族来说,除了要应付寒冷的“袭击”之外,还要忙于应付工作,长时间用脑,费神又费力,长期如此难免会出现疲劳。因此,冬天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还应注意补脑健脑。
2012-12-23今天是冬至。俗话说,冬至大过年。冬至不仅是寒冷的信号,也是进补的信号。因为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也就是说,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佳时间。但同时,专家也提醒,冬至节气养生不宜盲补、乱补,食疗方也应该按体质区分,保证饮食的多样化和营养均衡。
201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