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秋冬降温进补正当时 气血阴阳怎进补才健康

2014-11-06 00:42:24网易亲子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气、血、阴、阳都需要进补,会不会补得太厉害?会不会导致虚不受补,出现上火或其他身体不适的情况?冯崇廉说,的确,现在物质生活丰富,补品容易获得,一不小心就会进补过头。因此,在进补之前,先要确保身体有适合进补的“土壤”。

  广州的秋天总是没有预告就突然来临,令人措手不及。刚刚过去的这一轮冷空气切实地告诉我们:羊城短暂的秋天终于来了,也提醒着广大养生爱好者们,秋冬进补该提入行事日程了!

  秋冬季节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是人体进补的好时机。不过,中医专家建议,从初秋、晚秋、初冬、深冬,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界的阳气越来越弱,进补也适宜循序渐进。为了避免虚不受补、更好地提高名贵补药的利用效率,在进补工程开启之前,还要先补脾胃打好底子。而当下,正是打好底子、初步进补的好时机。

  气、血、阴、阳,需要同时进补

  寒冷的秋冬需要进补阳气,这是多数人知道的养生基础。不过,你可知道,“秋冬进补”需要进补的不仅是阳气,气、血、阴、阳,要同时补充才正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冯崇廉表示,气是人体功能运行的基础,在阳气收敛的秋冬,补元气有助于强壮身体、强健脏腑,抵御外来侵,保持身体健康。而中医中,气又由血运载,养血为补气“打底”,能够促进更好地补气。

  补阳气是秋冬进补的主题。例如冬虫夏草鹿茸等滋补药品有助于补充肾元阳。冯崇廉表示,肾元阳就好比人体的发动机,不仅肾虚的人需要进补,肾元阳充足了,有助于改善手脚冰冷,加强身体,预防哮喘慢阻肺等疾病在秋冬复发。不过,秋冬补阳气的同时,也要注意补“阴”。冯崇廉说,中医有言“阴中求阳”、“阳德阴助,而生化无穷”,“阴”有藏阳的作用,能够促进更好地补阳。因此,补气不忘养血、补阳的同时兼顾补阴,这是秋冬进补的基本原则。

  养好脾胃,补品才能更好吸收

  气、血、阴、阳都需要进补,会不会补得太厉害?会不会导致虚不受补,出现上火或其他身体不适的情况?冯崇廉说,的确,现在物质生活丰富,补品容易获得,一不小心就会进补过头。因此,在进补之前,先要确保身体有适合进补的“土壤”。

  在中医理念中,脾主蕴化,补品要得到充分的吸收,还需要有一个强健的脾胃。“很多虚不受补的人就是因为脾胃不好。”冯崇廉说,当下最适合补气健脾的养生方式,例如淮山、白术、大枣、茯苓等药材性质平和,适合普遍人群健胃补脾。在开始秋冬补气补阳之前,可以先补脾一段时间,有助于让身体更高效地吸收补品。

  循序渐进,一下子补太猛易上火

  除了要有一个蕴化功能强健的脾胃,要避免进补过头,还要懂得循序渐进。冯崇廉说,天气由凉转寒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外界阳气也并非一下子就收敛住。因此,正确的进补方式,还应当根据时间不同、寒冷的程度不同,循序渐进地进补。

  就补气而言,当下的气温仍然在10 以上,属于“秋凉”阶段。外界的燥热褪去,但阳气还没退得那么快。补气应当以五指毛桃、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党参等为主,如野山参、吉林参、高丽参等温性较重的补气药材,则适合在天气更寒冷的时候进补。补血则可以适当用枸杞、红枣等,寒冷时再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更加温热的药材进补。

  而就补阳气而言,野生冬虫夏草是比较适合现在时节的补品。野生冬虫夏草性质阴阳平和,不容易上火。循序渐进可以进补肉苁蓉、鹿茸等补阳佳品,巴戟、淫羊藿等泡酒也具有较好的补阳效果。

  冯崇廉建议,名贵中药材最适合隔水炖的方式,每次选择3-6g左右,清炖1-2小时即可食用。不建议名贵药材与其他药材、食材同炖,如果不熟悉药性,很可能会因使用不当而影响药材的功能,造成浪费。另外,每周进补1-2次名贵补品就足够了,也不能补太过。如果出现上火或其他身体不适的症状,最好停止进补或减少补品的食用频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冯崇廉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医科

冯崇廉主任中医师(二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科主任兼中医学教研室主任。国家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先后荣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南粤最美中医、我院首届柔济名医等荣誉称号,入选岭南名医榜2016、2017年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持科研课题多项。 擅长心脑血管病、肝病、肠胃病、温热病、咳喘证、痹证、偏头痛、肿瘤术后、男科疾病、妇人经带病、产后病、不孕不育及疑难杂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学术兼职: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科技关注中老年健康促进会副会长。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岭南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男性学、脾胃病、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肾虚
推荐专家更多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 刘潮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内分泌失调,亚健康状态等疑难杂症。主治高血压、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 王晓红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