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书籍 > 中医实用手册 > 《空腹健康革命》 > 正文

《空腹健康革命》目录

2009-07-28新星出版社

核心提示:断食起源于宗教,尽管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教派也不相同,但几乎每一种宗教,都有谈到过“断食”这种养生传统。

  三、因断食而健康常在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圣哲们都曾尝试断食,并从中获益,他们不仅得到了健康,还得到了心灵的愉悦和灵性的飞跃。这说明我们的身体蕴涵着无尽的潜能,过分“宠”它,反而会使人丧失一些自然本能。

  1.古代推崇断食、素食的名人们

  断食是生物界的一种本能,许多动物生病了,就本能地断食。不少动物的“冬眠”,其实也是断食的一种。

  断食不仅仅是许多宗教中所提倡的,也被许多古代的医生所认可,其中尤以中国和印度的医生为甚。早在几千年前,祖国的中医学理论就指出:“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等等,将疾病和衰老归咎于“人体气血失衡”。而辟谷则具有泻下逐水、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养血安神等功效,可以调节气血。

  《庄周气诀解》中有这样一句话:普天下的众人,由于没有掌握生命的要领,通常都是根据味道选择食物,以填饱肚子,维持生命。但这种做法恐怕只是尝了点滋味罢了,长期下去,它会心神大乱,滋生种种疾病,以至死亡。

  西晋的张华在《博物志》中有这样一句话:“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

  西汉的张良晚年曾闭门谢客,专心于辟谷。《史记》中描写说:张留侯天性多病,采取断谷法引导调养。

  唐朝宰相李沁经常“绝粒”养生。唐明皇也经常自行断食辟谷服气。

  古人寿命短,大诗人白居易却活了75岁,这是很难得的,在唐代诗人中尤其少见。白居易的长寿就是得益于“休粮清肠”。他有个朋友坚持辟谷,他非常赞同,并写了一首诗:“仪客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虚内道场。两翼化生因服药,三尸饿死为休粮。”他身体力行,亲自辟谷后,感觉非常好。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十分注重节食。他认为淡而有味、淡而轻身、淡而益寿。他还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了那篇《辟谷说》中的故事:有个人掉到洞穴中出不来,效仿乌鸦呼吸,再也不觉得饥饿,并身体很好。

  近代学者李叔同因为慢性疾病很是痛苦,特意到西湖的大慈山采取断食疗法,在坚持三周后,效果很好。后来,他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治愈了疾病,还有如“脱胎换骨”一样,身心愉快,用他自己的话说“明心见性”。后来,他皈依佛门,名满天下。

  据说,古代的许多皇帝生病,也会被御医要求强制节食。断食在古代一直被印度医生当做是一种重要的治病方法,并且现在还在沿用,成为一种风俗。西方的医学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断食治病的记录,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据说,希腊斯巴达人之所以因勇猛而著称,就是因为他们的断食传统:他们严格实行定期断食,以训练强健的体能。

  在古人看来,断食不仅仅可以养生,还可以增进智慧。因此,古往今来,无数名人经常断食,尤其是那些圣贤哲人,认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刺激精神力量。他们说:“填饱的胃不能思考。”

  两千多年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面对繁华的集市发出惊叹:“这市场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啊!”他认为要节制欲望,并且还认为食欲降低了人的智慧,因此,他在思考问题时,经常性地断食,他的学生柏拉图也效仿他断食。他们借着断食,更深入地体会了心灵深处的生灭起伏的念头,随着体内宿便毒素的消除净化,他们也提升了思想层次和心灵意境,断食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肉体的净化,也是一种心灵的洗涤,令他们获得了哲学的灵感。

  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到埃及学习灵性科学,埃及的大师告诉他:为了使你能了解我们所要教你的,40天的断食是必须的。

  我国的先圣孔夫子对饮食卫生更是特别讲究,有篇记载说他在吃这个问题上极其讲究,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有异味的东西不吃,不吃过夜的肉,不吃烹饪不当的东西。他最常见的饮食就是蔬菜和水,乐在其中。

  据说张三丰67岁那年入室修炼,进行断食,期间就只吃鱼补养身体,这样持续了三年,最后得以修成,并发明了太极。

  传说中的耶稣身体力行,信守素食、生食、断食。《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条小溪边,许多病人正遵循耶稣的教导在断食,并且伴随着祈祷,已经断食七天了。七天过后,所有的痛苦都消失了。当太阳升起时,他们看见耶稣走来。

  “平安与你们同在!”耶稣示意他们已经疗愈了,“去吧,罪已经消失,你们也许再也不会得病了。”

  他们问:“我们必须回避的罪恶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永远不再生病? ”

  耶稣回答说:“大地的一切生命都来自同一位母亲。因此,杀生的人,就是杀自己的兄弟,地母将离开他,魔鬼撒旦将进入他的身体。不要吃无辜猎物的肉,免得你们成为撒旦的奴仆。因为那是痛苦之路,导致死亡。看吧,我将大地上一切菜蔬、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做食物。那是来自神的桌子上的食物:树的果实、田地里的谷物和草、动物的奶,以及蜂蜜,始终吃这些食物,将给予你们力量和青春活力,你们永远不会得病,玛土撒拉就是因食用了神的桌子上的食物而长寿。”

  小心不要让太多的食物污染了你们身体的庙宇,两三种食物就够了。不要想着把你能得到的食物都狼吞虎咽地吃掉。如果把所有的食物都混进肚子里,你们身体中的平静就会停止,罪恶之火,疾病之火和死亡之火将使你们的身体堕落。

  很显然,耶稣提倡的断食法是不杀生、以素食为主,特别是以果子、蔬菜、奶、蜂蜜等作为食物,也并非什么都不吃。

  莎士比亚曾说过:“食欲是人类心中的一匹恶狼。”因为要修炼心灵,就必须节制食欲,这位大文豪也曾多次断食。

  富兰克林把节制放在十三项美德的第一项,在他看来,过犹不及,人生永远是平衡的哲学,会节制的人,才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人生。

  印度的圣人甘地,一生中断食了无数次。当他70岁高龄时,还曾经一次断食70多天。南非共和国的福斯达夫人,61岁时断食101天,是世界上目前可以考证的最高的断食纪录。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1910年左右,英国爱尔兰闹独立,克尔库市市长摩克与另外10人被关进监狱,大家集体绝食,以反抗英国政府。绝食到20天左右时,英国政府就征召了神甫,并通知他们的家属准备后事。

  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到了第30天、40天、50天,他们还是活得好好的。到了第70天,报纸上登出的消息仍然是:没人死亡;第74天时,市长摩克才死亡,但他并不是死于饥饿或营养不良,而是医生的误诊;到第88天,又死了一位;其余九位在第94天终止了绝食,不久都恢复了健康。

  请注意,故事中的那些人并不是在辟谷,而是在绝食。绝食都能坚持近百天不死,可见正确的辟谷对于一般人而言,坚持三五天,或十多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前苏联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当我们的身体成为被宰杀动物的活动坟场时,我们怎能期望这个世界能有理想的地方?”他身体力行以断食来养生,并对断食给以了很高的评价:“断食不只是健康,更是灵魂的喜悦。”

  前苏联科学家柴可夫说:“在我看来,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使人通过合理的断食而变得更年轻。我已经85岁了,并为身体灵活而感到骄傲,我可以很容易地做以头顶地而倒立的瑜伽动作。我一天只吃两餐,每周断食24小时。一年内总有三四次,一次断食七到十天。我相信人可以活到120岁,之所以早死,是因为饮食不当。我有完美的健康、充沛的活力,是因为我遵循了自然的法则。断食是健康的关键,它能净化体内的细胞。如果你想要身心都健康,有活力,今天就开始断食吧!”

  作家辛克雷也说:“经过断食,我找到了完全的健康。”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素食者的人生态度,是出自单纯的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对于人类的理想是有益的。”

  这些伟人们的切身体验,为空腹养生提供了一些成功的明证。但很显然,他们断食的初衷,都是为了顺应自然,顺应天意,恢复人体的本能,而并非过激的绝食。今天的我们,在专家或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正确运用断食,就会收到很好的治病、养生的效果。但如果乱用,也会有很大的危险。特别是单纯以减肥为目的的断食,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危害很大。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讲到。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中医真能治疗心血管病吗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
回复【中医】即可观看视频

在线咨询

(向医生免费提问)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精彩推荐 网友都爱看 猜你喜欢
  • 深呼吸
  • 新疆界
  • 仁心
  •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 健康新知
  • 健康有益事
  • 减肥达人秀
  • 健康日话健康
  • 女性健康私密事
  • 美人计
  • 寡人的健康纠结
  • 料食如神
疾病热文排行 一周健康热点 资讯 专题 访谈 问答 女人要如何预防阴道炎的发生? 女人要如何预防阴道炎的发生?

女人除了怕不孕之后更怕的是一身妇科疾病缠身,怀孕的就那…… [详细]

针灸有奇效?专家告诉你“奇”在哪 针灸有奇效?专家告诉你“奇”在哪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详细]

宝宝哭不停?查查5原因 宝宝哭不停?查查5原因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详细]

脂肪肝如何治疗 脂肪肝患者如何治疗?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详细]

热点 百科 养生 疾病 推荐 热门问答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