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便源于此。当然,补是一方面,养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一些有慢性病的人,养中防病,防中重养,显得尤其重要。
2009-11-06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诸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
2009-10-20祖国医学认为,五味与脏腑相配属。《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2009-10-19从药用角度来看,莲子具有补中益气、养心益肾、镇静安神、健脾养胃等功效,可用于体质虚弱或病后产后脾胃虚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食欲不振以及妇女血虚腰酸、白带增多、男子肾气虚之遗精等病症。
2009-10-03秋季是胃肠疾病的高发期。在秋凉的刺激下,胃酸分泌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性均有所下降。同时,胃口随天气变凉转好,食欲大增,会使胃肠负担加重,致使原来就患有胃病的人易于复发。
韭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它性温、味甘辛,是一种温和的补阳食物,具有健胃暖中、温肾助阳、散淤活血的功效,非常适合秋冬季节经常腰酸、手足发凉的人食用。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健康长寿为人人所向往。善待生命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养生保健就是保养生命。下面仅就四个方面对“药食同源”在中医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优势加以阐述。
2009-09-25阴虚则不能制阳,致使阳相对亢盛发展而成阴虚火旺证。阴虚火旺证可偏重于不同的脏腑,临床所见,以心、肺、肝、肾为主。
2009-09-23根据中医理论,人的耳廓上有几个穴位是与大脑控制食欲的中心相连的,刺激那些穴位就能减少食欲,达到减肥效果。
有人误把“五菜为充”的“充”字理解为“充饥”。的确,在粮食不足的荒年灾月,蔬菜的确是粮食的补充,俗称“糠菜半年粮”,这是历史。四川的诸葛菜,即蔓菁,春可吃苗,夏可吃苔,冬可吃根,四季皆有,诸葛亮用以充军粮,可见当时粮菜可以互补。其实,蔬菜并不只是扮演充饥的角色。
2009-09-09《周礼》上的五谷,是指黍、稷、菽、麦、稻。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现代所说的五谷泛指谷类和豆类,如米、谷、麦、豆类等五谷杂粮。
2009-09-09“五果”是一般水果,尤指桃、梨、杏、李、枣,实际上是水果和干果的统称,还包括某些能生食的瓜果如西瓜、哈密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因可生吃,可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它们辅助“五谷”、“五畜”,使人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2009-09-09五畜是指牛、羊、猪、犬、鸡以及乳汁、禽蛋等各种动物性食品。《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畜为益”。益是增补之意,可补充增进主食的不足。中医认为,五畜为“血肉有情之品,最为补人”,能滋养人体精血。
2009-09-09花生为豆科草本植物落花生的种子,古人称它为“长生果”,说明有延年益寿之功。据分析,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可以增强人体细胞功能,提高智力,抗老化,防早衰。
2009-09-09老年腰痛多因肾精亏损所致,其证多属虚证,常慢性反复发作,表现为腰腿酸软疼痛、肢体乏力、久立遇劳则痛剧,而卧则减轻。偏阳虚者,可面色萎黄无华、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脉弦细数。治宜益气补肾,下面介绍几则食疗验方。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