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一称为“增液汤”的名方(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能润一身之燥,秋季可水煎代茶常饮。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秋燥对人体的损害,还应注意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在庭院、室内可养些能净化空气、涵养水分的绿色植物,睡前亦可于卧室里置冷水一盆,以缓解燥气刚烈劲急之势。
2014-08-12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2014-08-11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014-08-10秋三月——阴气始起,早睡早起。所以在起居上宜早卧早起,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
2014-08-09立秋即是秋季的开始,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饮食也要和夏季有所不同,注意饮食才能更好地在季节变换的时候进行养生。
2014-08-08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2014-08-08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既顺应阳气的收敛,又能舒展肺气。
2014-08-07保健专家提醒,“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
2014-08-07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2014-08-07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人们的身上却再无湿黏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
2014-08-07秋季,由于秋燥影响,阳气不足,此时应该注意涵养阴精,夫妻生活当适当节制。同时,要注意不宜过多进步,以免伤及肠胃。
2013-11-06有首歌唱的好:“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每个人都不希望疾病找上自己。可是由于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总是给疾病入侵的机会。所以日常一定要注重养生保健,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对身体穴位的按摩来治疗一些常见疾病,而且不用花钱就可治病强身,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下面就来看看都有哪些穴位吧。
2013-10-16秋季合理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秋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现在已经进入中晚秋阶段,重点在于防燥。
2013-10-15进入秋天,干燥多风、气温趋凉的季节“综合征”就会日益显现出来。这时候,很多人感觉口舌干燥,皮肤皱裂,大便艰涩,燥热难耐,身体多处会出现“干涸”之象。食疗是国人的传统习惯,也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秋凉多‘食白’,养神益气力。”从中医五行来讲,白入肺、黑入肾。肺色为白,属秋天。所以,秋食白色果蔬具有补肺、防燥的功效,人们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2013-10-11进入秋季天气干燥且阴冷,有很多人都会出现鼻子、咽喉干痒的问题,我们都会说,这个时候要多喝水,已达到滋润的目的。中医认为,咽喉与肺部有紧密的联系,咽喉干痒多由肺燥引起。因此,缓解咽喉干痒要润肺。
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