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秋季养生
  • 秋天鼻出血喝藕节芦根饮

    藕节擅长止血,兼有散瘀的功效,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于失血而有留瘀的鼻出血、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及崩漏均有良效。芦根味甘性寒,可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常用于肺热所致咳嗽、肺痈及胃热呕吐等证,有非常好的效果。

    2014-11-04
  • 秋季高发四种疾病 防治有妙招

    秋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专家提醒,秋季大家要加强对以下四类疾病的预防。比如麦冬煎水喝防肺疾,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防心脑血管疾病,多吃泥鳅等食物防皮肤受损等。

    2014-11-03
  • 秋季润燥清肺 六种汤粥最适合

    秋季里饮食宜用甘润平和之品,即平补。既不宜多食辛辣、煎烤等燥热食物,也应忌生冷、寒凉之品。可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比如冰糖莲子羹、银耳粥、四宝糯米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014-11-01
  • 秋冬手脚冰凉?一招来缓解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网络上开始流传出一句话“手凉的人上辈子是折翼的天使”,让不少容易受凉的市民大呼“伤不起”。  入秋后手脚冰凉真的只和天气相关吗?其实,秋冬季节手脚冰凉,多是经络不通畅。

    2014-10-31
  • 秋季养生保健重在补肾益肝

    正身平坐,两腿伸直,两手自然放于两膝;两臂向左右两侧伸展,同时两臂内旋,小指在上,掌心向后;俯身向前,两手向前“攀足”。

    2014-10-28
  • 五汁饮缓解秋枣干咳流鼻血

    “五汁饮”是缓解秋燥的古方,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该方由梨、芦根、荸荠、藕、麦冬组成。建议连续饮用3天,鼻咽干燥的症状会有明显改善,长期喝还能使皮肤和毛发恢复润泽。

    2014-10-28
  • 霜降节气 荐平补食疗方

    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

    2014-10-23
  • 霜降至 主食可多喝松子粥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可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饮食是养生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下面我们来看霜降饮食养生要注意的地方:以保暖润燥健脾养胃为主,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雪里蕻。少吃冷硬食物,忌强刺激、暴饮暴食,还要注意胃的保暖。

    2014-10-23
  • 秋季宜进补 注意并非人人合适

    很多人都知道秋季是进补的好时机,只要稍加滋补,就能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但不正当的进补却会带来相反的功效。

    2014-10-22
  • 护好6个部位 防止旧病复发

    口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恶心、呕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喷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现。深秋季节出门,建议老年朋友戴上口罩。

    2014-10-16
  • 秋日养生重在改善气血循环 刮痧保健正当时

    “痧”是一种病邪的排泄产物,又称为“痧胀”和“痧气”,它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毒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因而中医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而通过刮痧,相关部位出现的淤血点、淤血斑或像米粒样的出血红点称之为“出痧”,这可以说是“给邪以出路”。

    2014-10-16
  • 秋季进补 三个阶段各不同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而秋季要分为初秋、仲秋和晚秋三个阶段,不同阶段进补亦不同。?初秋养生清补为上;仲秋养生和中为要;晚秋养生益气散寒。

    2014-10-15
  • 秋季养生注意别无病乱补

    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以下禁忌:忌无病乱补、忌虚实不分、忌多多益善等。

    2014-10-13
  • 寒露养生“三防”:防风寒、防秋燥、防肺伤

    寒露过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起居稍有不慎则易患感冒,所以“切忌贼邪之风以伤空隙,勿冒风邪”。林嬿钊说,肝肾在此时节相对弱势,人体容易被风寒侵入,引起大小关节不利。“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民间就有“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所以,要注意适时添衣,尤其是注意脚部保暖。

    2014-10-11
  • 秋天用麦冬泡茶可生津润燥

    麦冬补阴,侧重于肺、胃、心三个脏器,特点是泻肺中伏火、清胃中热邪、补心气劳伤,尤其常用于补益胃阴。当人体肺阴伤、胃阴伤时常会出现口唇、鼻咽干燥,此时可以用麦冬泡水饮服,缓解燥邪引起的不适。

    2014-10-11
1秋季养生的方法
2秋季怎样养生
3秋季银屑病小常识
4吃什么治秋季过敏性咳嗽
5什么时候容易得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