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认为,熬过夏天,皮肤就算安然度过危险期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才是护肤边缘区。那么,如何拯救肌肤,预防“秋燥”找上门呢?今日,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
2016-08-30立秋以后,许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习俗,以弥补“苦夏”带来的身体消耗。秋季的确非常有必要进补,这是因为秋季合理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而且还能增强人体对秋冬季的适应能力,为平安过冬做好准备。
2016-08-29秋季气候有收敛的特点,由于空气中缺乏水分而成为肃杀的气候,导致很多人嘴唇发干起皮、喉咙疼痛干涩,严重者还有便秘的现象,喝了很多水症状似乎也不能解除。其实,除了多喝水外,秋燥季节还应多吃一些“白色”食物。
2016-08-26今(23)日,我们迎来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此时节,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生。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处暑时节,要补充水分,多食果蔬,滋阴润肺。另外,还要注意作息时间,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2016-08-25中医专家提醒,处暑后养生要注意防燥,因为此时天气往往较为干燥少雨,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而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者产生大便干结等症状,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秋燥”。
2016-08-25末伏是在立秋后,所以大家俗称末伏为“秋老虎”。那么,末伏应该如何养生呢?
2016-08-18无论是脂肪还是蛋白质,这些构成我们身体的基础物质,在中医里,都属于阴。从这个意义上说,“贴秋膘”在今天的正确含义应该是补阴,从立秋之后开始补阴,是中医的养生准则之一。
2016-08-12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可将其带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滚开的水中,待几分钟后就可饮用了。如果觉得生姜水味道难以下咽,还可加入一些红糖调味,对于畏寒痛经的人尤其有好处。
2015-11-08重阳节一过,我们迎来了深秋时节,寒气入侵导致老人的免疫力下降,感冒、肠胃不适随之而来,多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为了让咱爸咱妈身体更好地适应深秋时节,小编整理出一套身体各个部位的保暖养生要点。
2015-10-28霜降时节渐入冬寒,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所以霜降后容易出现腰腿痛等疾病,因此需要开始加强保暖。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爱美的女士尤其要注意脚踝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
2015-10-25百合煮粥是最常用的“抗燥”方法:取百合30克,洗净切碎,糯米50克,加水400毫升,同煮至米烂汤稠,加冰糖适量,早晚温热服食。此粥不仅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还可宁心安神,适合秋燥所致的皮肤干燥、干咳、便秘者食用,失眠、多梦者尤为适宜。对于舌质红、心烦、鼻子出血者,煮粥时可加莲子30克。
2015-10-23秋燥来袭,声音沙哑、鼻子敏感、皮肤干燥、肠道便秘接踵而至,让你应接不暇。在这个干燥的秋季里,不妨多吃吃水果来对付秋燥吧!
2015-10-21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机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经过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保证充足睡眠。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很多人长期睡眠不足。立秋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并要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备战”状态,防止上班犯困。也可以适当午睡,这样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2015-10-16用刮痧板分别刮拭两手掌靠近无名指和小指的区域以及两脚掌的前半部分,刮至皮肤有温热感即可。手掌和足底的该区域分别对应人体的肺脏,刮拭此处可起到强壮肺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缓解皮肤干燥。
2015-10-12润肺防燥的生活习惯:1.平时可以多吃养肺润燥食物,如百合、杏仁、川贝、西洋参、沙参、麦门冬、白木耳、梨子等。2.补充充足水分,1天2000c.c。3.秋天温差大,要注意保暖,避免外感秋凉。4.要顺时养生,秋天睡眠要早睡早起。
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