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中医吴仲德: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的优势与调护之道
近年来,慢性腹泻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困扰许多人的消化系统顽疾。从偶发的"拉肚子"到持续数月的便溏、腹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作为苏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委员,吴仲德主任深耕中医疑难杂症领域五十余年,退休后专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尤其擅长以"健脾益气、温阳止泻"为核心,结合吴门医派经验调理慢性腹泻,帮助患者恢复肠道功能、减少复发。
慢性腹泻的中医认知与病因
慢性腹泻在中医范畴中属"久泻""泄泻"等证型,其发病与体质禀赋、饮食失和、情志失调及外邪侵袭密切相关。吴仲德主任指出,此类患者多因先天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损伤脾阳,或长期情绪焦虑、抑郁,肝气郁结,横逆犯脾;部分患者因年老体衰、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更有久病不愈、用药不当者,脾胃受损,升降失调,形成"大便稀溏、次数增多、腹胀隐痛"的典型表现。脾虚湿盛、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等证型交织,使得病情反复难愈。
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优势
相较于单纯依赖抗生素、止泻药等西医对症治疗的短期缓解,吴仲德主任主张以中医整体观为核心,针对患者体质辨证施治。他通过望闻问切辨识患者证型,例如对脾虚湿盛型患者以健脾益气为主,助脾胃"运化之力";肾阳不足型则侧重温补命门,恢复肠道"温煦功能";肝郁脾虚型则疏肝理气,调畅肠道"气机运行"。中医治疗不仅可快速改善腹痛、便溏等表症,更能调节全身气血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恢复肠道自主调节功能。吴主任强调,中医用药讲究"以简驭繁",通过调和脏腑、平衡虚实,逐步改善患者易泻体质,降低对药物的依赖,延长缓解周期。
预防与日常调护建议
吴仲德主任提倡"治未病"理念,建议患者从生活习惯入手,减少慢性腹泻复发:
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物,减少乳制品、高纤维蔬菜及生冷水果摄入,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红枣等健脾温中之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脾胃负担;
情绪调畅: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易致肝气郁结,可通过散步、打太极、听轻音乐等方式舒缓情志,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因郁致病,因病更郁";
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加重脾肾阳虚,冬季可佩戴护腹带,夏季少吹空调冷风直吹腹部;
作息规律: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气血;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不动,每日可进行30分钟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肠道蠕动;
若出现腹泻持续超过2周、大便带血或体重莫名下降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防止病情进展影响肠道健康。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 2025-08-09膜性肾病的护肾之道:叶盛德主任谈膜性肾病的中医个性化干预
- 2025-08-09御医传人蒋瑞金:以“疏肝健脾”破解黄褐斑的“沉疴之谜”
- 2025-08-09久坐导致的含胸驼背有救了!苏州推拿师用推拿整骨助你重获自信
- 2025-08-09糖尿病多年血糖难控?郭福新主任辨证施治助您重获健康
- 2025-08-09中医破解腰椎间盘突出困局:孙嗣章主任的调理智慧
- 2025-08-08从高血压到心脏康复:上海患者亲述郭福新主任的高心病逆转之路
- 2025-08-08苏州老中医吴仲德:中医辨证治疗便秘的优势与调护之道
- 2025-08-08骨盆倾斜影响体态?苏州这位理疗师用二十年经验破解产后难题
- 2025-08-08颈椎病患者亲历:孙嗣章中医正骨无痛复位实录
- 2025-08-08从红肿脓疱到光滑肌底——蒋瑞金主任用中药调治痤疮的焕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