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脊柱僵硬到自如活动:南通患者亲述孙嗣章主任的中医调理方案
在当代免疫系统疾病诊疗领域,“强直性脊柱炎”已成为困扰青年群体的顽疾。从反复腰背疼痛到脊柱强直畸形,患者往往陷入“止痛药依赖”的焦虑与对功能丧失的恐惧中。2024年,南通市民刘志刚先生的亲身经历,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管理提供了新的启示。
“僵直之痛”的循环
刘志刚先生现年32岁,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常年伏案工作、久坐不动,加之熬夜加班,他早在三年前就常感腰骶部隐痛,晨起僵硬,但因症状时轻时重且无快速药,未予重视。2024年初,他出现颈部活动受限、夜间翻身困难,医院检查显示HLA-B27阳性,骶髂关节MRI提示炎症浸润,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建议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及生物制剂。刘先生担忧药物副作用和病情进展,经同行推荐转至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求诊于清宫御医后人孙嗣章主任。
脉象如镜,辨证施治
初次问诊,孙主任未直接开方,而是通过“六宫十二部脉剖脉法”细致分析刘先生的体质。他发现患者脉象沉细而弦、舌淡苔白,结合其长期伏案、缺乏运动的习惯,判断其证属“肾虚督寒、瘀血阻络”。孙主任解释道:“强直性脊柱炎的核心在于先天肾精不足,后天寒湿痹阻,导致督脉气血不通。治疗需以温补肾阳为本,活血通督为标,调和筋骨气血。”
针对刘先生的体质,孙主任以补肾强督、祛湿通络为原则,开具了以杜仲、牛膝强筋健骨的方剂,并配伍桂枝温通经脉。他强调:“中药并非替代西药,而是通过激发自身阳气,改善局部微循环,打破炎症恶性循环。”此外,孙主任建议刘先生调整工作姿势,每日进行“小燕飞”等舒缓运动以增强腰背肌群,并配合督脉灸辅助治疗。
三个月调理,僵直缓解
治疗初期,刘先生的晨僵时间逐步缩短,腰背疼痛减轻。孙主任根据其脉象变化,动态调整药方,加入鹿角胶、骨碎补增强补肾之力。三个月后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指标显著下降,骶髂关节炎症减轻,颈椎活动度恢复。半年后随访显示,患者偶有轻微疲劳,但通过规律作息和锻炼即可缓解,完全回归正常工作生活。
这一结果让刘先生感慨:“中医调理不是‘暂时止痛’,而是从根源改善体质。”
孙嗣章主任的中医智慧
孙嗣章主任行医几十年,师承清宫御医杜景阳与骨伤科名医安广林,融汇御医传承与现代临床经验。他提出“治未病”理念,擅长通过脉象预判疾病趋势,尤其在强直性脊柱炎领域积累了丰富案例。对于该病治疗,他认为:“寒者温之,瘀者通之,不可一味攻伐。”其用药特点注重“温补兼施”,避免苦寒药物伤正,同时结合患者生活习惯调整,形成“药疗+行为干预”的综合方案。
刘志刚先生的案例印证了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管理中的独特价值。孙嗣章主任以辨证施治为核心,通过调节内环境、恢复气血运行,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控制路径。正如他所言:“疾病如寒冰封冻,中医之道在于温阳化滞。只要找到失衡关键,僵直之症亦可重归柔韧。”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 2025-07-18食管癌的中医破局之道:张学民以辨证施治守护患者生命防线
- 2025-07-17小儿厌食挑食?苏州国医堂金超20年推拿经验显奇效
- 2025-07-17产后骨盆松弛?沈立坚以中医智慧调和脏腑,重建力学稳定
- 2025-07-17从色斑难消到肤色透亮——蒋瑞金主任用中药调治黄褐斑的焕肤之路
- 2025-07-17脑梗后‘瘫’了两年?郭福新主任用中药让‘僵硬的身子’慢慢‘活’过来
- 2025-07-16从‘半身不遂’到‘能遛弯儿’:上海退休工人亲述郭福新主任辨证调治脑出血后遗症
- 2025-07-16内分泌失调患者的“重生”之路——蒋瑞金主任以整体辨证重塑生命节律
- 2025-07-16从红斑狼疮到症状缓解:孙嗣章中医治免疫病经验
- 2025-07-16苏州骨科专家沈立坚谈高尿酸血症:以中医整体观调和脏腑,阻断代谢失衡
- 2025-07-16苏州国医堂金超推拿:绿色疗法专治小儿扁桃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