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医堂医院

苏州肿瘤医院、苏州中医医院、苏州中医专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苏州国医堂医院 > 正文

从‘半身不遂’到‘能遛弯儿’:上海退休工人亲述郭福新主任辨证调治脑出血后遗症

2025-07-16 14:03:18 苏州国医堂医院

在神经内科诊室里,“脑出血后遗症”是让许多患者既绝望又煎熬的词——右侧肢体像“绑了沙袋”,走路时腿抬不起来;说话像“含着块棉花”,漏字、断句是常事;甚至拿筷子夹菜都费劲,生活全靠家人照顾。这种“身体失控”的日子,比单纯的疼痛更磨人:它偷走了独立生活的尊严,也让家人陷入“既要照顾病人,又要兼顾生计”的双重压力。

上海杨浦区的陈建明先生就被这样的“后遗症”困了整整三年。他今年62岁,退休前是工厂钳工,从前以“手巧、有力气”著称。2022年冬天,他因长期高血压未重视,突发脑出血被送医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右侧手臂抬不起来,走路时右腿像“拖着走”,说话总“打磕绊”,连象棋都下不了——“以前能连赢三局,现在连棋子都拿不稳。”

“医生说‘神经损伤恢复慢’,可都三年了,怎么一点没见好?”陈师傅跑了多家医院的康复科,做了针灸、理疗、肢体训练,症状却时好时坏:“有时候感觉‘松快’点,可一累着、一受凉,又开始‘发僵’。”更让他心烦的是,老伴儿年纪大了,照顾他越来越吃力;女儿在外地工作,每次视频看他“笨手笨脚”地吃饭,都忍不住掉眼泪。“我这身子,成了全家的‘负担’。”

2025年春天,陈师傅经老同事推荐,找到了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福新主任——这位师承著名老中医陈克忠教授的疑难病专家,在中风后遗症等“脑络不通”的问题上颇有口碑。

郭主任仔细询问陈师傅的病史:“脑出血后有没有及时做康复?现在右侧肢体是发沉还是麻木?说话时有没有‘漏字’?平时饮食咸不咸?”又看了看他的舌苔——舌暗红、苔薄腻,摸了摸脉搏:“脉弦细,有点涩。”他温和地解释:“您的脑出血后遗症在中医里属于‘中风后遗症’,和气血亏虚、脉络瘀阻有关。您发病前血压高,体内痰湿重;出血后气血耗伤,经络被‘瘀血’堵住,肌肉、筋脉得不到滋养,才会‘使不上劲、说不利索’。之前做的康复训练能暂时活动筋骨,但没解决‘气血不足、脉络不通’的根本,所以总反复。”

针对陈师傅的情况,郭主任没有急于用“强行通络”的药,而是根据他的体质辨证施治。他解释道:“脑出血后遗症不是‘局部肌肉坏了’,而是身体失衡的信号。需要用中药慢慢调理,既补益气血、化瘀通络,又健脾祛湿、调和肝脾,让气血重新‘流动’起来,滋养受损的经络,肌肉、筋脉自然就‘活’了。”随后,郭主任为他开具了个性化的中药方剂,每日煎服,并叮嘱他:饮食上少吃咸菜、腌肉,多吃山药、黑木耳;每天散步半小时,别让身体“窝”着;情绪上别着急,遇事慢慢说——“说话慢一点,气血也能‘跟得上’。”

服药一周,陈师傅感觉“右侧手臂没那么发沉了”,能勉强抬到胸口;第二周,他试着用右手拿筷子,虽然夹菜还漏,但至少能送到嘴里;第三周,他惊喜地发现,走路时右腿“拖”的幅度变小了,能自己走到小区花园;到了第四周复查时,他笑着说:“昨天我和老伴儿去菜市场,她夸我‘今天买菜没摔东西’!这是三年来头一遭!”更让他激动的是,上周女儿回家,他竟能自己端碗吃饭,虽然动作慢,但“没让闺女喂”——这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金贵。

陈师傅的康复,不仅让他重新找回了“自己吃饭、自己走路”的尊严,也给许多同样受脑出血后遗症困扰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它让我们明白,脑出血后遗症不是“治不好的瘫痪”,更不必“硬扛着等自愈”。及时找到像郭福新主任这样擅长辨证施治的中医专家,通过中药调理改善身体内环境,配合生活习惯的调整,就能一步步“唤醒”受损的经络,让身体重新“听使唤”。

而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福新主任,正是这样一位用中医智慧为患者“疏通脑络”的守护者。他以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每一位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量身定制调治方案,用中药的温和力量,帮助他们重获对生活的掌控与尊严。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