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嘴歪眼斜’到‘自然微笑’:上海教师亲述郭福新主任辨证调治面神经炎
在神经内科诊室里,“面神经炎”是让许多患者既尴尬又焦虑的词——刷牙时水从嘴角漏出,吃饭时食物卡在脸颊,笑起来嘴角向一侧“扯”,甚至闭眼都费劲,镜子里的人像被“拉歪的面具”。这种“面子问题”背后藏着生活的狼狈:教书的刘女士因此不敢进教室,卖早点的张叔怕顾客看到“歪嘴”不敢抬头,连简单的“微笑”都成了奢侈。
上海虹口区的刘淑芳女士就被这样的“面具”困了整整十个月。她今年45岁,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从前擅长用笑容和孩子们互动。2024年春天,她因感冒后受凉,第二天早上刷牙时突然发现“右嘴角漏水”,照镜子一看,右眼闭不紧,嘴角向左歪斜——“当时就慌了,以为是‘中风’,赶紧去了医院。”
刘女士先后在两家医院接受了西医治疗:激素冲击、营养神经针剂、面部理疗,可两个月过去,症状只轻了些:“嘴还是有点歪,闭眼得使劲儿,笑起来两边脸像‘打架’。”医生说“神经损伤恢复慢,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她却等不及——“马上要带毕业班,总不能一直戴着口罩上课吧?”
2024年冬天,刘女士经同事推荐,找到了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福新主任——这位师承著名老中医陈克忠教授的疑难病专家,在面瘫、面瘫后遗症等“面部经络不通”的问题上颇有口碑。
郭主任仔细询问刘女士的病史:“面瘫前有没有吹冷风?现在右脸是发紧还是麻木?吃饭时有没有‘漏食’?月经情况怎么样?”又看了看她的舌苔——舌淡红、苔薄白,摸了摸脉搏:“脉细弱,有点涩。”他温和地解释:“您的面神经炎在中医里属于‘口僻’‘面瘫’范畴,和风寒侵袭、气血不足、经络阻滞有关。您感冒后正气不足,又受了冷风,风寒邪气钻进了面部经络;平时教学任务重,气血耗损,经络里的‘气’和‘血’推不动,才会‘肌肉歪斜、闭眼无力’。之前用的激素和理疗能暂时缓解炎症,但没解决‘气血不足、经络不通’的根本,所以恢复慢。”
针对刘女士的情况,郭主任没有急于用“强行通络”的药,而是根据她的体质辨证施治。他解释道:“面神经炎不是‘局部神经坏了’,而是全身气血失衡的信号。需要用中药慢慢调理,既补益气血、温通经络,又祛风散寒、调和营卫,让气血重新‘流动’起来,滋养面部肌肉,歪斜自然就‘正’了。”随后,郭主任为她开具了个性化的中药方剂,每日煎服,并叮嘱她:洗脸时用温水轻拍面部,出门戴棉质口罩防风;饮食上多吃红枣、山药,少吃生冷瓜果;每天抽半小时散步,保持心情舒畅。
服药一周,刘女士感觉“右脸没那么紧绷了”,吃饭时“漏食”减少;第二周,她试着闭眼,右眼能勉强合上三分之一;第三周,笑起来时嘴角的“歪斜感”明显减轻,同事都说“像换了个人”;到了第四周复查时,她惊喜地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嘴角基本对称,闭眼也不费劲了”——这是十个月来头一遭!更让她激动的是,上周带毕业班拍毕业照,她终于能摘下口罩,和孩子们一起露出自然的笑容。
刘女士的康复,不仅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站在讲台上”的底气,也给许多同样受面神经炎困扰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它让我们明白,面神经炎不是“治不好的后遗症”,更不必“硬扛着等恢复”。及时找到像郭福新主任这样擅长辨证施治的中医专家,通过中药调理改善身体内环境,配合生活习惯的调整,就能一步步“唤醒”受阻的经络,让面部重新“活”起来。
而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福新主任,正是这样一位用中医智慧为患者“疏通面部经络”的守护者。他以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每一位面神经炎患者量身定制调治方案,用中药的温和力量,帮助他们重获对生活的从容与自信。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 2025-07-15肺纤维化治疗突破:苏州老中医李乃宇“补肾健脾”法增强抗病力
- 2025-07-15面肌痉挛总‘挤眉弄眼’?郭福新主任用中药让‘不听话的脸’安静下来
- 2025-07-15中医视角下的痛疽治疗——专访苏州国医堂刘国才主任
- 2025-07-15自然疗法护童健康!苏州国医堂金超治鼻炎获好评
- 2025-07-15痛风反复发作?沈立坚以中医智慧调和脏腑,降低尿酸隐患
- 2025-07-15苏州老中医沈立坚谈骨质疏松症:以中医整体观调和气血,重建骨健康防线
- 2025-07-15苏州国医堂刘国才主任谈痔疮的中医辨证施治与整体调理
- 2025-07-15中医视角下的干燥综合征管理:孙嗣章主任的调理智慧
- 2025-07-15从鼾声如雷到安稳睡眠:苏州老中医李乃宇破解呼吸困局
- 2025-07-15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净身”之路——蒋瑞金主任以整体辨证重塑胞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