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医堂医院

苏州肿瘤医院、苏州中医医院、苏州中医专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苏州国医堂医院 > 正文

耳朵闷堵像‘塞棉花’?郭福新主任帮‘中耳炎老病号’找回‘通透听力

2025-07-14 10:37:02 苏州国医堂医院

在耳鼻喉科诊室里,“中耳炎”是让许多人又急又恼的词——耳朵里像塞了团浸水的棉花,闷得发慌;严重时,耳痛如锥扎,连吞咽都扯着疼;更麻烦的是,脓水反复流出,擦不干净还怕感染,连睡觉都得垫高枕头。这种“小毛病拖成老麻烦”的滋味,让不少患者从开始的“随便治治”,变成“四处求医却总反复”的焦虑。

上海浦东新区的陈志强先生就被这样的“耳疾”缠了整整八年。他今年48岁,是一名物流司机,常年开车穿梭在长三角,本以为“身体硬实”不用太在意小毛病,可从2017年起,他的右耳就开始“不对劲”:起初只是游泳后耳朵发闷,用棉签掏掏能缓解;2020年入秋时,耳朵突然“刺啦刺啦”疼,夜里疼得睡不着,去社区医院开了滴耳液,用了一周好了,可一到阴雨天又复发;2023年冬天严重时,脓水混着血丝往外流,他用纸巾擦了半天才发现,听力也明显下降——“开车听不清导航,和乘客说话要重复两遍,差点丢了饭碗。”陈师傅跑了三家医院的耳鼻喉科,有的说“炎症重要手术”,有的开抗生素吃了管用但停药就犯,他急得直叹气:“这耳朵怎么就成了‘老战场’?”

2024年春天,陈师傅的耳痛又“卷土重来”:不仅右耳流脓,左耳也开始发闷,连带着太阳穴胀痛,连开车都不敢开快。妻子看他总揉耳朵、皱眉头,硬拉着他去了上海市中医医院。经导诊推荐,他们找到了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郭福新主任——这位师承著名老中医陈克忠教授的疑难病专家,在耳部疾病治疗上颇有口碑,尤其擅长调治反复发作的中耳炎。

郭主任仔细询问陈师傅的病史:“耳朵流脓是清稀的还是黏稠的?疼的时候是胀痛还是刺痛?平时爱吃油腻吗?淋雨或感冒后是不是更容易犯?”又看了看他的舌苔——舌淡胖、苔白腻,摸了摸脉搏:“脉濡缓,有点滑。”他温和地解释:“您的中耳炎在中医里属于‘耳脓’‘耳疳’范畴,和脾虚湿盛、肝胆湿热有关。您常年开车吹风受寒,加上饮食偏油腻,脾胃运化不好,湿气堆积在体内;感冒时外邪入侵,肝胆湿热上蒸耳窍,才会‘脓水反复、耳痛难消’。滴耳液只能暂时杀菌,没解决根本的‘湿’‘热’‘虚’,所以容易复发。”

针对陈师傅的情况,郭主任没有急于用“强力消炎”的药,而是根据他的体质辨证施治。他解释道:“中耳炎不是‘耳朵局部的问题’,而是身体失衡的信号。需要用中药慢慢调理,既健脾祛湿、清利肝胆,又托毒排脓、通窍止痛,让体内湿浊排出,耳窍自然就‘干净’了。”随后,郭主任为他开具了个性化的中药方剂,每日煎服,并叮嘱他:洗头洗澡时用棉球堵住外耳道,别让水进去;少吃火锅、烧烤,多吃山药、赤小豆;感冒时及时就医,别硬扛着“等自愈”。

服药一周,陈师傅感觉“耳朵没那么闷了”,脓水从“黄稠”变“清稀”,疼痛次数减少;第二周,他开车时能听清导航,和乘客说话也不用重复;第三周,他惊喜地发现,耳朵里不再“痒得想掏”,夜里也能睡整觉了;到了第四周复查时,他用棉签轻轻擦外耳道,干干爽爽——“这是八年来头一遭!”更让他高兴的是,听力测试显示,右耳听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陈师傅的康复,不仅让他重新找回了“耳聪目明”的踏实,也给许多同样受中耳炎困扰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它让我们明白,中耳炎不是“治不好的老毛病”,更不必“反复用滴耳液硬扛”。及时找到像郭福新主任这样擅长辨证施治的中医专家,通过中药调理改善身体内环境,配合生活习惯的调整,就能一步步“清除”耳窍湿浊,让耳朵重新“清爽”起来。

而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福新主任,正是这样一位用中医智慧为患者“疏通耳窍”的守护者。他以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每一位中耳炎患者量身定制调治方案,用中药的温和力量,帮助他们重获对生活的掌控与安心的日常。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