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中医吴仲德谈肠易激综合征:以“调和肝脾”破解腹痛腹泻的中医智慧
肠易激综合征(IBS)以反复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为核心症状,全球发病率超10%,患者常因情绪波动、饮食不节反复发作。西医治疗多依赖解痉药、止泻剂或益生菌,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且难以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吴仲德主任深耕中医领域,提出“调和肝脾、祛湿通络”的核心理念,通过精准辨证施治与中药复方干预,在缓解症状、调节肠道功能及降低复发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辨证施治:动态把握病机演变
吴仲德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在于“肝郁克脾、湿热内蕴、脾胃失和”,但证型随病程进展动态变化。对于肝郁脾虚型患者,他以疏肝健脾为纲,通过中药调节气机升降,缓解腹痛与排便紊乱;针对脾胃湿热型患者,则侧重清热化湿与健脾固肠的结合,在祛除湿浊的同时恢复运化功能;对脾肾阳虚型患者,以温中散寒为纲,辅以柔肝止泻之法,避免苦寒药物伤及中焦阳气。
中药治疗的系统化应用
吴仲德主张“用药如用兵”,强调中药组方的动态适配性。针对腹泻型患者,选用收敛固涩类药材调节肠道蠕动,同时配伍健脾化湿药材增强吸收;对便秘型患者,则以润肠通便药材为主,辅以行气导滞成分,避免过度攻下损伤正气。他尤其注重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常用药对如黄芪配白术增强黏膜屏障,茯苓配陈皮化湿理气,通过多靶点干预实现“肠和则痛止,脾健则无滞”的疗效。
在急性发作期,吴仲德采用“急则治标”策略:短期联用解痉药快速缓解腹痛,同时以中药方剂调节胃肠动力,减少西药依赖;进入缓解期后,则完全转为中药调理,辅以饮食情志干预。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他创新性提出“中药疏肝与情志疏导并重”理念,通过中药方剂调节5-羟色胺水平,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打破“压力-症状”恶性循环。
典型案例:从“腹痛反复”到“肠道新生”
一名32岁女性患者因长期腹痛伴腹泻就诊,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腹泻型IBS。吴仲德通过舌脉辨证,判断其为“肝郁脾虚、湿浊内阻”证型,以健脾疏肝方剂为基础,配伍化湿止泻药材,同时指导其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治疗三个月后,患者腹痛频率降低80%,肠道菌群检测显示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回升,生活质量评分提升至健康水平。
吴仲德深谙吴门医派“轻灵平和”的用药精髓,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规避峻猛药物伤胃之弊。他主张“治肠先调心”,对情绪敏感型患者,在中药方剂中融入疏肝解郁成分,同时配合八段锦等非药物干预,通过身心同调提升疗效。其提出的“三辨疗法”——辨体质、辨病机、辨阶段,为复杂病例提供个性化治疗框架,使中药疗效更大化。
专家警示:防微杜渐,阻断功能损伤
吴仲德强调,肠易激综合征需警惕“功能性病变-肠道菌群失衡-黏膜屏障破坏”的恶性循环。对病程超2年、伴有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的患者,他建议每年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并以中药膏方(如健脾止泻膏)长期调理,通过扶助正气降低肠黏膜炎症反应。对于长期依赖止泻药的患者,他创新性采用中药替代疗法,既缓解症状又保护肠道神经敏感性。
日常调护:以“和”为贵的养生哲学
吴仲德提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遵循“饮食有节、情志畅达、起居有常”三大原则:饮食宜温软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与产气食物;情志调节上,推荐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通过升降气机疏解肝郁;起居方面,强调腹部保暖与作息规律。他特别指出,食疗需因人而异,如湿热体质者慎食芒果,脾虚者忌盲目进补。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 2025-07-10从头晕目眩到神清气爽——蒋瑞金主任用中药调治高血压的焕新故事
- 2025-07-10从“无法手术”到“带瘤生存”:中医专家张学民如何破解脑胶质瘤困局?
- 2025-07-10苏州男科沈利华纯中药调治尖锐湿疣:从根源抑制病毒,重获健康的生活
- 2025-07-10母婴ABO血型不合的中医调理之道——访苏州国医堂王应兰主任
- 2025-07-10中医视角下的IgA肾病管理:孙嗣章主任的调理智慧
- 2025-07-10自然疗法护童健康!苏州国医堂金超治支气管炎获好评
- 2025-07-10经期像‘渡劫’?苏州女生讲述郭福新主任的‘暖宫妙方
- 2025-07-10苏州国医堂刘国才任谈湿疹的中医辨证施治与整体调理
- 2025-07-10苏州中医骨科专家沈立坚:辨证施治破解肩周炎难题,恢复关节活力
- 2025-07-09苏州国医堂金超小儿推拿:绿色疗法缓解儿童咳嗽
苏州国医堂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