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热衷养生的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保温杯里泡枸杞,开始了养护脾胃。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嗜吃冷饮、熬夜等习惯,极易导致脾胃受损,如果你也有容易困倦、精神不振、容易拉肚子等情况,很可能是损伤了脾胃。
脾胃损伤会有哪些症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医生宋文集表示,最近出诊时遇到了一些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共同特点是每天都没有精神,容易疲倦,头晕脑胀,肢体沉重,多走几步就觉得气短,没吃几口就觉得腹胀,手足冰冷,稍稍补一点就上火,凉一些就拉肚子,睡眠质量差,弄得苦不堪言。经询问,宋文集医生发现大部分人都是晚睡晚起,早餐不吃,午餐靠外卖,晚餐吃大鱼大肉,时不时再来个宵夜。其实,出现这些症状的根本原因是这些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损伤了脾胃。
医圣张仲景说“脾旺四季不受邪”。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身体就会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容易生病。养好脾胃,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中医教你如何养好脾胃
养好脾胃,宋文集医生表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规律作息:可以结合十二时辰休息表,在脏器“当班”的时间去做该做的事。
2、保持心情愉悦:“脾主思,思伤脾,思则气结”,想太多会让人情绪抑郁、提不起劲,一旦这种情形恶化,就会伤及脾胃,引起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表现出不欲饮食,胃胀胃痛等症状。
3、少吃,给脾胃减负:传统谚语有云“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也就是说不要吃撑来增加脾胃的负担,吃到似饱非饱,再吃几口就要撑到了的时候,就可以放下筷子了。少吃生冷寒凉的东西以防加重湿气,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和滋补之品以防拥堵脾胃,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刺激胃肠道。
4、适量多吃脾胃喜欢的食物:《黄帝内经》中提到“以五色命脏……黄为脾”,不同的食物对应不同的脏腑,其中黄色食物对应土,而脾属土,所以“黄入脾”,多吃黄色的食物能增强脾气。又提到“五味所入……甘入脾”“脾喜燥恶润”等。所以,平日可食用小米、玉米、糯米、燕麦、黄豆等谷类,食用南瓜、红薯、板栗、山药、香蕉、苹果等蔬果,食用牛羊猪鸡等味道甘咸的肉类等。还可食用茯苓、赤小豆、山药、莲子、芡实、玉米须、薏苡仁等健脾利湿的食材。
5、多做脾胃喜欢的运动: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散步与按摩腹部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腹部按摩简单易操作,早晚只用十几分钟,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还能减掉大肚腩,瘦出小蛮腰。
宋文集医生推荐“仙人揉腹动作”,建议每日早晚各做一次,养脾护胃,改善脾胃功能,让你每天精神百倍。
(通讯员 王校宇 李龙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