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此时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秋是秋季的起始,今年的立秋在8月8日。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自立秋起,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的植物由茂转向成熟。尽管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但是炎热的天气还不会结束。民间有“秋老虎”的说法,高温酷热的天气持续,甚至因为降水减少,秋老虎的天气比大暑期间更加闷热。
季节交替的时候,受到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人的身体容易生病。因此,夏秋交替时节,更需要注意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的调养。
关键词一:心神宁静
从五行的对应来看, 秋季与悲忧的情志相对应。此时应调整好心情, 做到内心宁静, 心情舒畅, 切忌悲忧伤感。遇到伤感的事, 也应主动予以排解, 以避肃杀之气。
关键词二:滋阴润燥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中医理论中认为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可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肺与秋季相对应,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燥、健脾润肺为主。可多食生地粥、莲子百合汤、雪梨银耳汤等,还应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等柔润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关键词三:勿过补
“贴秋膘”是立秋后一个经典传统,许多网友讨论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顿烧烤”,呼朋唤友准备“贴秋膘”。在农耕社会,人们在秋季多吃肉类,是为了增强体力,储备脂肪以过冬,在现代社会,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没有特意“贴秋膘”的必要。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盲目“贴膘”会增加身体负担,导致既往疾病发作或加重。
关键词四:适当运动
有些人觉得,大量运动、大量出汗、运动坚持的时间长说明身体更好,起到了充分的锻炼作用,其实不然。根据中医理论,秋季开始万物进入敛阳的阶段,运动也应该遵循收敛内养的原则,在运动时应循序渐进,以锻炼时身体微微汗出为最佳。老年人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或在早秋时节,适当早起,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吐浊纳新,补肺气。由于秋季偏燥,在运动后还需注意多饮水。建议饮用淡盐水,补充水分且能维持电解质平衡。
(通讯员 王校宇 李龙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
擅长领域: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