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夏天这么“攒阳气”,一年少生病!

2023-06-30 10:45:44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夏季外界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将阳气培养得更旺,以便秋冬抵御疾病的侵袭。夏季该如何养足阳气,来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一年少生病?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张晓莹副主任医师、林惠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前圣医学家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方法,意思是:春夏季节,宜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宜保养阴津!

夏季外界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一些慢性病在人体充足的阳气抵挡之下,也减轻了,而“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在盛夏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将阳气培养得更旺,以便秋冬抵御疾病的侵袭。那么,夏季该如何养足阳气,来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一年少生病呢?



饮食:酸苦开胃,祛湿消暑

“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夏天出汗量大,“汗为心之液”,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因此,饮食上可以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夏时心火当令,可多食苦味以清心,同时亦可增进食欲。夏至后,雨水逐渐增多,天气变得闷热潮湿,人容易出现湿困脾胃症状,可多食用冬瓜、绿豆、荷叶、赤小豆、白扁豆等祛湿消暑的食物,煮汤或熬粥,利湿开胃。而绿豆汤、西瓜等解渴消暑佳品,性多寒凉,不宜多吃,以免寒伤脾胃。

推荐食疗方:荷叶茯苓粥

【材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把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

作息:养足精神,调养心神

夏季是人体心火旺的季节,不仅天气火辣,脾气也容易火爆,一是注意养足精神,相对睡眠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易醒的特点,更易出现疲劳之感,因此,夏日应注意适时午休。二是要注意精神的调养,多听舒缓音乐,多看色泽明快、视野宽阔的风景,尽量让自己平心静气,保持心情舒畅。



运动:适量运动,及时补水

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容易出现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乏力,因此,夏季运动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强度不宜过大,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减少汗液消耗,并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另外,夏至节气后,是冬病夏治的适宜季节,如果平时就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者,可以趁这个时候选择灸法,或者三伏贴等方法来温养阳气。

(编辑:廖颖瑶 通讯员:林惠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曹田梅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

  • 李丽丽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