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今日出伏,结束暑热,养生依旧不可懈怠!

2020-08-25 06:00: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三伏天连续40天的高温炎热天气终于到头了,但接下来的日子,秋燥来袭,秋乏缠身,早晚的秋凉也逐渐加剧,各种疾病都开始蠢蠢欲动,养生万万不可懈怠!

  三伏天连续40天的高温炎热天气终于到头了,但接下来的日子秋燥来袭、秋乏缠身,早晚的秋凉也逐渐加剧,各种疾病都开始蠢蠢欲动,养生万万不可懈怠!

  出伏后进补:出伏之后,天气逐渐凉爽,人的食欲也逐渐恢复,此时正是人们进补的好时机,既可以弥补“苦夏”后身体的损失,又可以为入冬抗寒作准备。但是秋季进补过食荤腥油腻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肥胖。应以滋阴润燥、养胃健脾的食物为主,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切忌暴饮暴食。

  多摄入滋阴润燥食物:中医有“燥主秋令”的说法,入秋后,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等,不妨通过食疗来调理一下。对付“秋燥”要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白萝卜、百合、梨、蜂蜜、竹蔗、马蹄等,尽量少吃油炸、烧烤类食物。

  穿得暖一点:我们常说“春捂秋冻”其实是针对小孩子的,小孩子气血活,内热大,刚入秋的时候少穿一点好。但是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和中老年人,最好在早晚及时添衣,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血管最丰富的地方,因为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睡得“早一点”:出伏后人容易感到疲乏,也就是所谓的“秋乏”。这是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更容易感到疲乏。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适量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早晚,要避免在中午天气仍然炎热的时间段外出。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以“不累”为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消化不良
  • 四磨汤口服液

    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详细]

    去看看 ¥23.8
  • 固肠胶囊

    散寒清热、调和气血、涩肠止泻。用于肠易激综合症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久泻者。症见:大便清稀、或夹有少许白拈冻,或完谷不化,甚则滑脱不禁,腹痛肠鸣,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详细]

    去看看 ¥35.92
推荐专家更多
  • 李铜元副主任医师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 徐云生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固生堂东湖分院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

  • 刘潮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内分泌失调,亚健康状态等疑难杂症。主治高血压、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