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到“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的到来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此民间也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立秋之后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
那么立秋时节,在饮食方面又要注意什么什么呢?
1、多吃酸性食物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可收敛肺气。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可以健脾养胃。
2、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材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在古代医书中就出现了“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的话。
3、多吃鱼: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4、暂时不要吃太多的高蛋白食品,如肉类:经过一个夏天炎热的天气,立秋之后,很多“苦夏”或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肠胃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5、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