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三伏祛湿事半功倍, 中医教轻松祛湿

2020-07-23 06:00: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三伏天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很多人会出现没有精神、口干舌燥等症状,2020年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的前一天,即公历7月16日--8月24日。冬病夏调,三伏天祛湿事半功倍,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祛湿方法。

  三伏天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很多人会出现没有精神、口干舌燥等症状,2020年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的前一天,即公历7月16日--8月24日。俗话说冬病夏调,三伏天祛湿,通常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祛湿有哪些方法呢?

  1、多喝姜茶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祛湿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祛湿保健方法,而三伏天正是最适宜喝姜茶的时节。

  2、泡脚

  大家普遍习惯冬天泡脚,但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部众多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睡前泡脚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3、多吃发汗利水的食物

  如红豆绿豆、薏米、冬瓜、西瓜、生姜、绿茶等,从皮肤及小便处排出湿气,促进体内代谢运转。也可以喝生姜红糖水、红豆绿豆薏米汤、香菜丝瓜汤、绿茶、花茶等来达到食疗祛湿的目的。

  4、多运动防湿

  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微动四极”, 也就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地恢复,湿气逐渐散去。但是切忌不要大运动出太多汗汗,这样气随汗泄,气受伤了,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水湿虽然随着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

  5、拔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可以借助于自然界阳气旺盛的时候,把自然界的阳气储存于体内,达到温经散寒的作用。

  建议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治疗和调理,调理期间不要过度劳累,不要长期熬夜,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平时加强体育锻炼,避免久坐和久站,多运动,饮食上也要多注意,均衡搭配,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 徐云生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固生堂东湖分院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

  • 李铜元副主任医师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