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黑龙江已经穿羽绒啦?那小编就关照下北方受冻的小可爱吧,教教大家怎么把身体调养好,让自己脸色红润,体感四季如春~
冬藏精养肾,来年根基稳
《黄帝内经》认为,秋收冬藏,冬天要保持精神安静,封闭身体所有开泄的气机,这样才能保护好肝肾,身体好的来年依旧倍儿棒,身体偏寒的也能借机调整。
1.藏于肾
冬天更要睡好“子午觉”。所谓子午觉,就是早睡晚起,不要过分熬夜,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活动;条件允许的话中午在12点到13点间眯一会,以20-30分钟为宜。
如果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放弃这个光明正大的赖床机会,那更要来杯热粥、穿暖一点。冬天人的阳气都藏在丹田处,四肢阳气不足,做好全身特别是后背的保暖工作才不会容易手脚冰凉。
此外,冬藏也要动起来,白天有空就晒晒太阳、加强锻炼,从中医角度看冬季运动能促进阳气生长,西医也认为它有助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2.养脾胃
冬季还要注意脾胃的保养,早餐晚餐早点吃,早上喝水、吃“硬”食,晚饭喝稀、喝蜜水。如果脾胃不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调养。
3.藏情志
情志的陶冶也是非常重要,冬天要注意保持精神的安静、心情舒畅。情绪不佳时可以考虑通过运动、美食、朋友聚会等方法缓解。
体质调理也要看体质和地域
秋冬进补是民间常态。但广医一刘友章教授提示,中医养生也要辩证,不同体质的人秋冬进补需求是不一样的,并以一下四种体质举例:
气虚的话,可以在温补食物中适当加入五爪龙、党参和北芪等;
阴虚者,可以选用雪蛤、水鱼、水鸭、乌龟等食材,并适当添加生地、天冬、玉竹、麦冬、等药材煮药膳。
此外,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所以进补方法也应该灵活变通。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空气干燥,北方人可以大口吃狗肉,大把放姜等“热气”的温补食材,但南方人就不行,南方温暖湿热,那么吃很容易上火,滋补更合适。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