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汤制作简单,是很多人防病治病的首选,还有不少人将其视为治疗感冒的“神药”。但姜汤也要对症喝,否则非但不能养生,反而有害健康。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喝姜汤。
风寒感冒。具体表现为畏寒、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等。生姜性温,恰是风寒“杀手”,有发热、祛风、散寒的功效。因此,这类患者喝姜汤能赶走“寒气”,改善感冒症状。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出现发热加重、目赤、咽喉肿痛、口干口臭等症状,就不要喝姜汤了,以免加重病情。
体寒怕冷。具体表现为怕冷、手足发凉、吃冷食后易腹泻等。从中医角度讲,姜味辛、性温,可治疗胃寒所致的胃痛、呕吐以及受凉引起的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是健胃、暖胃的上好食材。
胃口不好。中医认为,生姜具有独特的辛辣味,可以刺激味蕾,健脾开胃。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生姜中含有姜辣素,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起到促进消化、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以下几类人不适合吃姜:第一,手脚心发热的人,这类人属于阴虚体质,是体内津液不足所致。而生姜性温,容易耗损津液,还会出现口干、眼干、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第二,便秘人群,因为便秘多属于肠热,大量吃姜会加重便秘症状;第三,口臭的人,中医认为口臭是由胃热所致,生姜性温,胃热的人吃会加重原有的症状,甚至引起牙痛、头痛、痔疮出血等症状;第四,咳痰较黄的人。痰黄的人是因为肺热肺燥,食姜易加重症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荣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