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情报部副研究员 蒲昭和
北京读者陈女士提供:伏天正盛,很多人受暑湿所带来的不适困扰,为大家推荐一款“三豆汤”。此方出自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具体方法:用绿豆、红豆、黑豆各20克(温水浸泡半天后),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熬成200毫升,加适量白糖或冰糖,连豆带汤服下即可。老人和小孩所用食材的量可以减半。一般说来,“三豆汤”一周喝两次比较适宜。“三豆汤”有利于增强脾胃功能,对于因暑湿引起的痱子、食欲不振等有缓解效果。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情报部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伏天气候炎热,尤其南方雨水多,气候多暑多湿。暑湿热毒蕴结肌肤易引起痱子、疮疖等皮肤病,湿邪还易伤脾,导致困倦、食欲不振、小便短赤等症状。
“三豆汤”为清暑利湿(或祛热毒)名方。绿豆性味甘凉,主要有清热解毒之功。伏天出汗多,体内电解质平衡易遭到破坏,喝些绿豆汤可清暑益气、止渴利尿,有助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红豆性平味甘,能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症等。黑豆味甘性平,有补益肾肝、滋阴明目、解毒等功效。
“三豆”属杂粮,均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酶、氧化酶、维生素B和E,以及铁、钙、磷等多种矿物成分。三豆效能各有所长,绿豆重在清热解毒以消暑,红豆擅长清热利湿能消肿,黑豆则补肾益精可清热。三味合用,既能清热除暑,还可健脾利湿、增强脾胃功能。夏季常服本汤,可以防治暑湿热毒引起的痱子、粉刺、脓疱疮,以及暑湿伤脾引起的食欲不振、困倦乏力等。本方尤其适宜儿童、老人食用。对于消化功差者,“三豆”也可加适量大米共熬成清粥服食。胃寒者,上方可适量加红糖调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内分泌失调,亚健康状态等疑难杂症。主治高血压、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