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寒冷、病毒肆虐,是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的高发期。美国《预防》杂志载文刊出10个领域的专家总结出的忠告。
家庭医学专家:注重社交。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家庭医学副教授瑞克尔表示,研究发现老闷在家里不出门,很伤免疫力。要尽量丰富社会活动,拜访不常见的亲戚朋友、参加义工活动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顺势疗法医生:多吃大蒜。顺势疗法专家罗森博格表示,烹饪食物时加入大蒜是增强免疫力的便捷方法。每天吃一瓣即可,可以将大蒜碾碎洒在饭菜中。如果不想有难闻的口气,可以选择大蒜素保健品。
公共健康专家:经常漱口。公共健康专家格雷格表示,流感病毒入侵时先突破喉咙里的黏液防线。如果及时漱口,喉咙里的黏液及困在其中的病菌将被冲 洗掉。日本研究也发现,每天漱口3次患感冒的几率降低35%。专家提醒,漱口时头部尽量后倾,然后全部吐出,漱口时间最好持续1分钟。
针灸专家:扎针预防。针灸疗法在西方已日趋流行。专家建议流感季节每6~8周进行一次针灸疗法,能增强抵抗力。
流行病学专家:热洗衣物。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可在棉衣上生存8~12小时。密歇根大学的艾莉森博士表示,可用热水洗衣服的办法减少病毒残留,晾干后用蒸汽熨一遍衣物,杀菌效果更佳。
内科专家:小心孩子。内科专家戈瓦特尼表示,病毒在孩子身上寄存的时间更长。他们的症状不同于大人,隐蔽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拥抱、亲吻孩子后要及时洗手,少带他们到人多嘈杂的地方。
理疗专家:弄湿袜子。加拿大自然医学学院的莱斯利表示,晚上睡觉时可先把袜子浸入冷水、拧干穿上,然后再套上一双干燥的羊毛袜。这样可刺激全身血液循环,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但此法不适合有三高等慢性病、体质差、足部溃烂等人群。
睡眠专家:保持规律。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相对于每天至少睡8小时的人,睡眠不足7小时者感冒几率增加3倍。不过睡眠专家威特博士表示,不仅要睡足,而且要有规律,尽量按照固定时间作息。
综合医学专家:补充黄芪。亚利桑那州综合医学中心主任麦兹表示,黄芪是增强机体防御能力的草药,中医常会建议用黄芪根熬汤饮用。如果预知自己要和很多人接触,可以提前几天喝点黄芪汤。
运动医学专家:喝点啤酒。德国运动医学专家乔纳斯研究发现,如果跑步者经常喝不含酒精的啤酒,其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减小,这要归功于其中具有抗感染功效的多酚。但如果喝含酒精的啤酒,每天摄入量一旦超过14克,就会适得其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随着身边感冒患者的增多,不少市民都在疑问:是不是流感来了?面临流感市民应该如何应对?1月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