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是“小雪”节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而小雪则成了寒冷开始的标志。“小雪”节气后天气逐渐变冷,人们的养生事宜和饮食起居各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此时掌握一些养生小技巧,给身体注入一些能量。
多晒太阳:防抑郁
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从西医角度说,冬季多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阳光能帮助合成5-羟色胺,有利于克服抑郁。
注意保暖:防感冒
小雪已是初冬季节,天气较为寒冷,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平日可做干浴按摩功,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先在面部按摩64次,用手指自前头顶至后头部,侧头部做梳头动作64次,使头皮发热,然后用手掌搓两脚心,各搓64下,最后搓到前胸、腹背部,做干洗澡,搓热为止。此方法适用于预防流感。
少食麻辣食物:清内火
这个节气里,天气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出现口腔溃疡,脸上长疙瘩等都是内火的表现。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
另外,寒冷干燥的室内,大多数人感到口鼻干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冬季养肾:按太溪
四季养生的原则是: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说到“肾”,那我们该如何养呢?告诉大家一个既有效又简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
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坚持泡脚:抗寒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每晚用热水泡脚(患有不适合泡热水的足部疾病者除外),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另外,中医有“动则生阳”的说法,因此建议市民多做一些锻炼,以室内运动为好,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不要太剧烈,以免伤了气血。饭后最好散散步,不要吃了饭就躺下或坐下。
小雪养生食谱推荐:葱爆羊肉
功效:养胃、温补肝肾、温经止痛、健胃护眼、增强抵抗力。
主料:羊肉250克。
辅料:葱白3段、色拉油 适量、食盐 1茶匙、料酒 1汤匙、生抽 1汤匙、白糖2克。
做法:
1.羊肉片化冰备用;
2.葱白斜刀切丝备用;
3.锅中倒入适量的炒菜油,比平时可以稍微多一些,油温约5-6成热左右;
4.放入化冰后的羊肉片,迅速滑散翻炒,烹入料酒;
5.待羊肉片开始陆续变白时,加入葱丝继续快手翻炒均匀;
6.放入生抽,白糖,盐炒匀即可出锅。
菜品特色:羊肉滑嫩,鲜香不膻,汪油包汁,食后回味无穷。肉嫩,略带葱香味。如果你是怕冷的那种人,就多吃点。选在冬天吃也是为了疏风散寒,避免上火。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从这个节气开始就开始刮东北风了,天气也越来越寒冷了。那在寒冷的冬季要怎样通过饮食来养生呢?小雪时节养生吃什么呢?下面小三九带大家来看看党参枸杞粥怎样煲吧!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