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饮食缓解秋乏
阿珊最近觉得十分疲惫,步行楼梯上到六楼办公室脚灌了铅一样重,气喘嘘嘘,大汗淋漓,还异常口干。而早上7时闹钟响过几遍还觉得睡不够似的,下午更是犯困,坐在办公桌前一直想打瞌睡。
俗语讲“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叁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番禺院区内科主任袁明远解释,夏季天气炎热,身体大量出汗容易造成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身体也处於过度消耗阶段。进入秋季,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肌体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在传统中医看来,秋乏是由於人体在夏季消耗了太多的气血、体力和津液,在秋季气血、津液供应不足造成的。加上秋季容易燥邪致病,易伤津液,所以容易产生疲劳、口干舌燥、睡眠质量差等状况。秋乏现象虽说与气候有关,但有时饮食不当则会加重秋乏表现。
袁明远指出,秋乏主要因脾胃受困、消化无力,以致元气不足而导致的人精神不够集中,因此对於普通人来说,缓解秋乏的最好方法就是合理调节饮食。
秋季防困乏第一就是要多喝水。当人们感觉到疲劳的时候首先就是身体缺水所导致的,这个时候最好的抗疲劳方法便是补充水分。喝水除了能够抗疲劳之外,同时还能促进我们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预防以及治疗便秘。如果实在不习惯喝白开水的话,不妨放一些适量的蜂蜜或者柠檬汁,与此同时还能达到提神的功效。
秋天是人体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此时的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不大的项目,循序渐进地进行。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就停止,以使精气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并以早晚运动为好,可经常进行登山、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特别是下午感到特别疲乏时,伸个懒腰就会马上觉得全身舒展。
同时袁主任建议,市民也可泡点茶或花旗参片来喝。因为花旗参有明显的抗疲劳和提神作用,还有一定的滋补、补气作用。如将花旗参切片,每次拿5~10g用开水冲泡来喝,其健脾利湿的作用能为人提提神、补补气。
秋咳来袭 养肺润燥宜趁早
近日天凉风起,咳嗽声在人群中不绝于耳。据了解,市区大医院呼吸科门诊病人比平时增加了两三成,住院病人也开始增多。医院中医科专家表示,天气转凉,风大干燥,受凉感冒诱发“秋咳”特别多见,这种咳嗽的特点就是干咳为主,咽干、咽痒、少痰、气喘。而天气干燥,气压低,也容易引发和加重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等。袁主任指出,要预防“秋咳”,重点都在于养肺润燥,且避免受凉感冒。
邱小姐在一家外企工作,由于需要经常跟客户交流,不知不觉就患上了慢性咽炎。平时咽痛、咯痰,按她的话讲“只要休息两天不说话,嗓子就好点,一上班就犯病。”这几天降温不慎受凉感冒,咽喉的情况是越来越严重,咳得声音都嘶哑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在中医看来,天气季节与秋咳关系密切。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秋燥常易伤肺,入侵上窍则有口鼻咽喉干燥征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中医专家称:“秋燥咳嗽最常见的是由于感冒后迁延不愈,最后导致干咳。在从中医的角度讲,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而肺主呼吸。所谓燥主秋令,燥邪为患,易伤津损肺,耗伤阴液,从而出现肺燥干咳、咽喉干痒等症状”。
秋季咳嗽主要源自气候干燥,体质虚弱的老人和小孩最容易中招。此外,爱吸烟喝酒,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肺气肿的病人因咽喉脆弱,也易受燥邪侵犯。
从咽喉干到咳嗽,病程有2~3天,所以出现咽干是极好的干预时机,如果调养得当就不会出现咳嗽。
多喝水是润喉的基本功课,还得多吃润肺的水果和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莲藕、萝卜、白菜、豆腐、蜂蜜等,它们都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功效。即使没有咽干、便秘问题,秋季都该以清润养肺为主,吃这类食物能让你身心舒坦。而辣椒、胡椒、生姜等辛辣之品,对呼吸道有刺激,使咳嗽加重。专家建议,如果秋季老人有咽干便秘问题,可以吃点杏仁糊,同时改善两种问题。 (通讯员:李金同 廖月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进入秋季,各种养生知识呈现爆炸式,此专题希望汇总最实用的秋季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