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类食品乱吃有副作用
生活中,不少人认为的食品,其中额外添加了很多营养素或药物成分,具有一定的功效,其实应该是保健品。它们有着自身的适用人群和使用量禁忌,并不是人人都能吃。
鱼肝油。 鱼肝油是从海鱼肝脏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脂肪油,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和D,可帮助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维持正常视力,这和老百姓所理解的“鱼油”完全是两回事。且维生素A、D都是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摄入无法通过尿液正常排出体外,会对肝、肾造成负担,因此鱼肝油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患有尿路结石或体质虚弱的人,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症状或发生中毒。
能量饮料。 一般情况,能量饮料里除了含有葡萄糖、果糖和维生素B族外还有牛磺酸、赖氨酸、咖啡因、肌醇等成分。咖啡因可以减少人体疲劳感,但这种中枢神经兴奋剂最大的特点是让人易上瘾,也就是说,以前喝一罐就可能起到提神作用,但是若长期饮用,之后就可能需要增加剂量。因此,儿童和孕妇不宜饮用,以免影响发育。健康的成年人也需注意,虽说这些饮料中确实含有一些营养素,但不宜对此产生依赖,尤其不能用它代替喝水,长期用它抵抗“瞌睡虫”。饿了就要吃饭,困了、累了就要睡觉,感觉不到疲劳不代表不疲劳。长期饮用能量饮料“提神”,会透支身体,加重心脑血管负担,非常不可取。
营养素软糖。 常见的营养素软糖一般属儿童保健品,这些营养素软糖都是胶质糖,孩子吃后很易造成气管堵塞。并且它们中很多都含有钙质及维生素D等,一般情况下,正常合理膳食的孩子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很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够,给孩子单独吃这些营养素补充剂。殊不知,这些营养素过量了同样会中毒、出现结石或影响发育,给孩子身体带来健康隐患。
保健酒。 很多人根本搞不清自己是什么体质,就擅自服用具壮阳等功效的保健酒。殊不知,这样不但不能保健,反而伤身。实际上,阳盛的人或者阴虚火旺的人都不能喝这种药酒。另外,儿童、孕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不适宜饮用。 还需提醒的是,目前网上售卖的纤体梅,号称是“以青梅为载体,从罗梦果、明日叶等草本植物中萃取有效成分,不含任何化学药物的天然绿色食品”。但实际上,这类有减肥功效的产品,也应属于保健品。因此,患者在服用保健品前,应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或药师,并购买有保健品批号的产品,保健品并不能代替药物,若患有疾病,还是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进行规范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