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寒露时节养生要点速GET

2015-10-08 11:08:09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过完轻松愉快的国庆七天长假,转眼就迎来了寒露节气。寒露节气该如何养生?请看下文将要介绍的寒露节气四大养生要点,大家赶快收藏起来。

  过完轻松愉快的国庆七天长假,转眼就迎来了寒露节气。10月8日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从寒露开始已感觉到一丝丝的凉意,炎热的天气也转身远离。随着寒气增长,万物逐渐萧落,阴阳之气也悄悄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这个时候,人体的生理活动要跟自然界的变化同步,注意保养体内的阳气,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那么,寒露节气该如何养生?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寒露时节养生要点速GET

寒露时节养生要点速GET

  寒露养生要点1:注意脚部保暖

  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过了寒露,夜晚寒气急剧上升,及时增加衣物与保暖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尤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以免寒邪入侵。原因在于,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特别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如何让脚部不受寒?首先,把夏季的凉鞋通通洗刷收进柜子里,穿上保暖性好的鞋袜;其次,在一天的工作劳累之余,晚上舒舒服服用热水泡泡脚,既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还能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从而消除一天的疲劳,这是一种极为惬意的享受。

  寒露养生要点2:早睡早起精神好

  从小的时候,父母总会要求我们“早睡早起精神好”,这句话是有科学根据的,与经常熬夜的人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其精神健康程度较高。科学睡眠时间是22点—22点30分,半小时或一小时进入深度睡眠,而且午夜到凌晨3点是人体自然进入深度睡眠的最佳时间,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工作精神百倍。这句话放在寒露养生里也同样适用,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

  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寒露养生要点3:秋燥宜多吃润物

  寒露节气的最大特点是“燥”,从中医上讲,燥邪将伤肺伤胃,故根据“燥则润之”、“寒则温之”的原则,饮食上则应以温润的食物为主,以达到养阴润燥、补肝益肾之效。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用一些甘、淡而滋润的食物,这样既可滋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还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秋季气候干燥,此时最适宜吃的食物为雪梨、蜂 蜜、甘蔗牛奶银耳百合莲子核桃、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寒露养生要点4:精神调养不可少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所以此时人们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伤感,多做开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安度过秋季。

  培养秋季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持良好的心态,多活动、多运动必不可少。平时多参加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去做做运动,陶冶情操,稳定情绪。这样做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及免疫力。

  寒露节气养生要点记住了吗?做好以上四点养生工作,可让你愉悦渡过干燥的金秋。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曹田梅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 万力生主任医师深圳市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咳嗽、哮喘、厌食、腹泻、胃炎、遗尿、血尿、肾病、湿疹、荨麻疹、多汗症、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及小儿体质调理。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