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能吃是福”,认为只有吃得饱饱的,才算是吃好了。然而,明朝太医刘纯却提出了吃饭要吃“七分饱”。
刘太医是明成祖的亲戚,活到112岁。他在世期间,曾经进行过一项中国历史上最残酷,历时66年的集体人体试验。其目的是找出如何治疗乳腺疾病的方法,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有6个字:“三分治、七分养”。“七分饱”是七分养中的一个观念,指不要吃得太多,尤其是晚上。
在中医学说中,经常饱食会令脾胃过劳,而脾胃运作不佳会让其他器官出现湿、瘀、虚的混合状态。简单说便是提早衰退和老化,肾气也会同时减弱。西方医学家发现,晚上吃得太多,容易做噩梦。如果是老人,猝死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对于中年人来说,“七分饱”是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方法之一,也是保持合理体重的最好方法。那么,该如何实现“七分饱”呢?
饭前汤。广东人有在饭前先喝一碗汤的习惯。这个习惯有助于防止过度进食。如果是在外用餐,可用清水(非带糖饮料)代替。
多咀嚼。狼吞虎咽会导致过多进食,如果咀嚼40~50次才吞咽一次,那么我们的进餐时间会增加25%~30%。进餐时间增加会令饱的感觉提早到来,所以总食量便会减少。此外,咀嚼时间长了,人体内增加食欲的“饥饿素”浓度会降低,而可以抑制食欲的升糖素胜肽和胆囊收缩素的浓度则会升高。
多纤维。蔬菜能增加胃的填充度,令人有饱腹感。而且脂肪含量不高,对控制肥胖很重要。
拒自助。避免自助餐的诱惑是最直接的“七分饱”行动。
微饱感。微饱的感觉已经是差不多七成饱了。提醒自己这个讯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1.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详细]
去看看 ¥35.77补虚损,益精气,保肺益肾,扶正固本。用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房性、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症及肾病综合症、癌症辅助治疗。[详细]
去看看 ¥26.931.高血压。2.心力衰竭。[详细]
去看看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