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它就像一个小小星球,一天之中随12时辰,一月之中随日月盈亏、一年之中随24节气而潮动,中医管这套体系叫时间医学。按对应的时间来取穴或针对性服药治疗,中医常用的多为“纳支法”(见链接)。
专家指出,一天之中,每个时辰都有一个脏器主持,那就是它最活跃的时段,随时间消逝,它会逐渐减弱到低谷,即薄弱期,如此循环往复。如果我们顺应了身体生物钟规律,摸准薄弱那一刻,拾遗补缺,身体就能被调校到最佳状态。
比如,气血流经肾经的时辰是17~19时,也就是说,健康人的肾功能高峰在下午5时半,而12小时后,功能应最弱,此时进补,是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所以,明代名医杨瀛洲指出,补肾药应在早晨服用效果最佳。
现代医学也提出服药时间应与生理、病理节律同步的观念。补肾的药早晨空腹时服用最佳,因为正常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在上午8时左右,中午则开始下降,下午则最少。按常规平均分服,会打扰正常分泌节律,极易抑制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因此在早晨空腹时服用补肾药,能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达到最高。
肺功能在寅时(3~5时)最强,所以支气管哮喘病人的病情,会在后半夜加重,因此应在睡前服用平喘药物。
链接
“纳支法”是以地支为取穴方法的,按照不同的时辰对照合适的养生器官:
肺:寅时(凌晨3~5时)→大肠:卯时(凌晨5~7时)→胃:辰时(7~9时)→脾:巳时(9~11时)→心:午时(11~13时)→小肠:未时(13~15时)→膀胱:申时(15~17时)→肾:酉时(17~18时)→心包:戌(19~21时)→三焦:亥时(21~23时)→胆:子时(23~凌晨1时)→肝:丑时(凌晨1~3时)。
(实习编辑:刘胜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艾灸是中医灸法其中一种方法。运用艾绒、艾炷或艾条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