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灵枢
相关标签:灵枢糖尿病糖尿病治疗用药
  • 糖尿病治疗 不只是降血糖 2010-11-11糖尿病

    糖尿病自古就有,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我国最早的医术《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有记载:糖尿病人血糖偏高,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此外,除了“三多一少”的症状,唐朝名医甄立言还率先发现可以通过尿液气味辨别——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有甜味。

    查看全文>> 标签:治疗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治疗用药
  • 中医儿科望诊极为重要 2010-11-9中医

    望而知之谓之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察色放置于四诊之首位:“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灵枢·本脏篇》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如果脏腑、气血、阴阳有了异常变化,就必然会在相应部位反映出来。

    查看全文>> 标签:病因中医小孩望诊中医病因
  • 王鸿谟自诊祛病法 2010-10-26心理

    第一篇 察颜观色保健康(#画中画广告#) 面色关系生老病死察颜观色,未病先防,有病早治中医创造了四种看病的方法,叫做“望闻问切”:望是用眼睛去看,闻是用耳朵去听,问是用嘴巴去问,切是用自己的手指去摸,合起来就叫做“望闻问切”。在望闻问切这四种方法里面中医最推崇的是“望”,所以在很早的医书《难经》里面就对四诊作过评价,说“望而知之谓之神”,也就是说,如果我一看你的面色就知道你是什么病,这就神了,是中...

    查看全文>>
  • 中医儿科望诊极为重要 2010-10-18中医

    望而知之谓之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察色放置于四诊之首位:“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灵枢·本脏篇》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如果脏腑、气血、阴阳有了异常变化,就必然会在相应部位反映出来。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儿科
  • 中医腹诊理应继承和发扬 2010-10-17中医

    在《素问》、《灵枢》、《难经》三部经典著作有关篇章中,可以看到腹诊理论形成的基本雏形,它提出了腹诊机理、腹诊分位、切腹定病、辨别虚实寒热、预测预后、针刺疗法等内容,为中医腹诊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 标签:病因中医腹诊中医病因
  • 从嘴唇看脏腑的健康状况 2010-10-4保健

    我们看一个人的嘴唇,通常会看它丰不丰满、红不红润,好看不好看,很少会看说自己嘴唇的细微变化代表着什么。在中医上,嘴唇对应的是脏腑,从嘴唇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脏腑,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想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嘴唇,了解它与脏腑、与健康的关系。(#画中画广告#)“唇为脾窍,乃脾胃之外候”,如《素涡绚六节脏象论》日:“脾……其华在唇四白”。《素涡绚五脏生成篇》曰:“脾之合肉也,其荣...

    查看全文>> 标签:健康嘴唇生活指导健康
  • 直肠癌及其中医药疗法 2010-9-27癌症

    肠癌在中医学中多属“肠覃”、“肠癖”等范畴。《灵枢》谓:“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晋代王叔和《脉经》谓:“肠癖不脓血,脉沉细流连者生,洪大数身热者死。”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燥热或不洁之物,导致脾不健运,湿热蕴毒下迫大肠,热伤肠络,毒邪成痈而逐渐发生癌瘤。大肠癌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清肠解毒、补益脾肾。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药疗法直肠癌治疗用药
  • 揽镜自照 捉住健康的14个蛛丝马迹 2010-8-30保健

    对于疾病这种东西,能尽早消灭就尽早消灭,越是心慈手软最后的受害者——自己越是难过。那么,如何及早发现疾病的征兆呢?你该怎么看,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把所有妖魔病魔都打翻在地?马上为你奉上最佳方案——(#画中画广告#) 预防疾病,除重视在各个方面注意养生外,重要的一点是还要经常根据健康人的一些生理特征来预测自己是否有了疾病,以便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把疾病消灭于萌芽之中。所谓健康人的生理特征,主要是...

    查看全文>> 标签:疾病预防养生养生疾病预防
  • 印堂反映五脏兴衰 2010-7-28中医

    古代看相之人认为,印堂发黑就一定是有厄运。传统医学认为,通过印堂看健康确实有一定道理。据《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中所述,印堂可以反映肺部和咽喉疾病。到了现代,对于印堂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肺部,而是反映五脏的兴衰和全身的健康。

    查看全文>> 标签:兴衰印堂五脏
  • 养神+食疗 中医轻松养生 2010-7-15保健

    养生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我们讲究养生,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调节自己的心态。平和的心理才是有益于身体健康,才能促进我们快活长寿。今天,爱美网就要跟大家讲解一下如何维持健康的心态,通过两种调理方法,来达到自己的养生目的吧。(#画中画广告#)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故养生尤重调神。调神的方法,除四季调神外,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养静藏神《素问·痹论篇》说...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养生养生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