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夏季养生:初夏养生重在养心

2011-05-22 03:50:00凤凰中医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要点是遵循四季变化规律来调整自己的情志、起居、饮食等,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夏季的气候特点是天之阳气最旺,酷暑炎热,中暑是夏季最常见疾病。同时地之阴气始升,湿热交蒸,痢疾等肠道疾病多发。所以一定要多了解一些中医有关夏季养生防病的知识。<br><br>

  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要点是遵循四季变化规律来调整自己的情志、起居、食等,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夏季的气候特点是天之阳气最旺,酷暑炎热,中暑是夏季最常见疾病。同时地之阴气始升,湿热交蒸,痢疾等肠道疾病多发。所以一定要多了解一些中医有关夏季养生防病的知识。

  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止于立秋前一天。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会之时,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而中医学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在《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季养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养心神

  人们要借助夏天这个发的季节,把春季的郁滞恼怒的情绪宣泄出去,保持情志调畅、心神和缓。夏季自然界一派繁荣景象,人们喜爱的景色在户外,应该多到室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美景。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逆之则伤心”,就会损伤心气,秋冬季节容易患病。夏季养神,一忌肝火,尽量避免生气、焦虑抑郁。二忌心火,减少心烦、懊恼、躁动不安。宜清静养神,静心宁神,摒除杂念,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

  少汗养心

  夏季天气炎热,微微出汗能够调节体温,调和营卫,利于气血调畅。如不顾养护,因天气炎热,经常大汗淋漓,不利于身体健康。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汗由津液所化生,津液与血均水谷精微。汗为心之液,“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过多,不仅容易耗津伤血,而且也能伤及阳气,导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神疲乏力、烦渴、尿少等症状。

  在起居饮食上,夏季昼长夜短,人们顺应自然,应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会略显不足。同时白天天气炎热,体力消耗较大。午睡格外重要,让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午睡要在餐半小时开始,睡眠时间以半小时为宜。夜间失眠者,不宜午睡。饮食宜温和、苦而清淡、饮食有节。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夏季饮食宜温。过于辛热,助阳生热,耗伤气津。过于寒凉,助湿生痰,困伤阳。苦味入心,清解暑热降心火。清淡饮食可促进食欲,利于消化。

  宁心

结合夏季气候特点与个人体质情况,可适当选用中药服,调整阴阳平衡。对素体虚弱、热伤气津而神疲乏力、头晕、口渴、汗多者,可选用西洋参6、麦冬10粒,开水浸泡代茶饮,有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对于肝火偏盛而烦躁、目红、眼花头痛头昏口苦口干者,可用菊10朵、决明子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肝明目之功。对于心火上炎而出现心烦、口渴、睡眠不实、口腔溃疡等症者,可用莲子6克、栀子6克、酸枣仁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心除烦安神的作用。

  在夏季注重养心的同时,还应注意合理使用空调。一般来说,室内外温差不能过大,最好在5摄氏度之内,否则容易“感冒”。使用空调时间过长,腠理闭合,汗液排出不畅,影响正常代谢。汗后不宜马上吹空调,因为古人讲“汗后当风”。睡眠时尽量不用空调,受凉后容易感冒或腹泻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来慧丽 实习编辑:凌丽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周继友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

  • 陶银副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