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运动,人们往往会想到长跑、打拳、舞剑。而我则足不出户,在家锻炼,举手投足亦养生。一日之中任你安排时间进行,更可以化整为零见缝插针地锻炼。久而久之,可以起到平衡阴阳、调节气血、祛病健身的目的。
梳头每天2~3次,每次3~5分钟,可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
抓背部人的背部,特别是脊柱,是中医所称“督脉”经循行区,有许多穴位。由于抓背的上下左右运动,能触及多个穴位,并促使脊神经血液循环加速,有利于细胞的新陈代谢。
叩齿每日三餐前,保持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齿有节律地轻轻相叩,每次叩4~8下,可使牙齿坚固,预防牙病的发生。
打哈欠疲劳或室温过高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多,此时若打个哈欠,可使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加,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搓脚心每天晚上洗脚后,上床之前搓足心20分钟,对健足健身十分有益。这是因为足底涌泉穴有改善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夏日“亲水”要合理
人体离不开水,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对于人体的亲和力和重要性甚至超过食物。有关专家介绍,夏天人们更喜欢和水打交道,但“亲水”要合理,才能让身心“风调雨顺”。
据了解,补水可分为“内用”和“外用”,内用以饮用白开水最优,少量多次,小口饮用,总量适度最好(每天的水入量约2000毫升——编者注)。外用可以是沐浴、泡浴、游泳等,泡浴水温以38℃~40℃为佳,时间在15分钟左右,同时最好以揉捏推拿的方式对大肌肉群进行按摩,这有很好的放松和调理身心状态的作用。但泡浴不要天天进行,最频繁时每周也需停1天。
更多中医最新资讯,请关注39中医频道——中国第一中医门户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大讲堂第8期:疾病的过程大部分时间以预防和康复为主,给到医院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做好预防与康复能够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广东省中医院联合39健康网举办健康大讲堂,请到了心血管科常务主任吴焕林博士教大家心血管疾病中医预防康复如何从家庭做起。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