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气寒冷,近来冷空气又频繁侵袭,正是冬季疾病高发的时期,冬季活血,可以驱走寒冷,防疾病。
人怕冷,多半跟冷天人体新陈代谢减慢,血液循环不畅有关。中医认为,气血不畅者本来身体就虚弱,再加上冬季“寒邪”伤及阳气,身体的抵抗力变差,寒邪从肌表侵入,很容易引起感冒,尤以儿童老人多见。
“寒”还容易导致气滞血淤,经脉不通,身体器官得不到血液的营养,疼痛则随之而来。如女性痛经及经期延长,心脑血管患者突发胸闷、胸痛、头晕、心梗、中风等,都与此相关。所以,中医活血,可以预防多种冬季疾病。
冬季饮食
养血活血首先要从饮食上注意。中医认为,羊肉大补气血,而且温中散寒,补而不燥,是冬季大补气血的最佳食物。比如,可以自己煮些当归生姜羊肉汤。备羊肉500克、当归30克、生姜50克。将羊肉用清水洗净后再用生姜爆炒,当归则以纱布包裹,再与炒好的羊肉一起煮汤。此汤特别适宜气血亏虚、大病久病及产后的女性食用,有助于改善痛经及月经不调等症状。
以15克高丽参、10克田七和约50克猪蹄,加水炖1小时而成的汤,也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骨关节炎患者。
此外,龙眼肉枣汤也是冬日养血的好食物。龙眼肉50克,高丽参10克,红枣100克,白砂糖适量,加水炖,有利于补精益气,健脾补血,且由于含有较多的糖分及酶等,可提高气血虚弱者体内的能量和热量,使畏寒怕冷得到改善。
加强运动
要注意运动来辅助。运动能促进气血通畅,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也会因此更好地发挥。譬如肺的“吐故纳新”、大肠蠕动及皮肤毛孔排汗,这些都是人体排泄的重要管道,运动后管道通畅,排泄加快,体内垃圾顺畅即可排出体外。此外,运动也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吃进去的营养得以很好地吸收,使身体保持平衡的状态。
(实习编辑:李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