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关注养生,就必然会千方百计地寻求养生知识,领悟养生的大智慧,修炼养生的真功夫。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谓的大智慧、大道理,并非像现代高科技那样复杂尖端,其体现出的是世间最普通最本质的一些规律。
最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养生大道》一书,虽然在书名上用了“养生大道”一词,但该书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在书中仍然作了特别的解释:“养生没有什么高深的难度,养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为了避免被误解,他又进一步解释到:“中医养生很简单,看病实际上也很简单。什么叫病?有病就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治病就是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叫阴阳调和了”。他将中国式的养生概括出了四个结合:形神的结合、动静的结合、时空的结合、药食的结合,这就为读者描绘出了一条清晰的养生路线图。
张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中营卫之气昼夜运行五十营(即五十个周期)的论述,通过详细的计算,得出了古人主张的慢呼吸为每次6.4秒的结论,而现代人一般呼吸一次是3.3秒。通过这样非常清晰的量化对比,大家一下就明白了慢呼吸应当慢到什么程度,自己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同时,他规定了慢呼吸的修炼方式和具体要求:每天两遍,每遍60次,要尽量做到深、长、匀、细,并逐渐将其变成一种自然的呼吸。
其实,张教授在《养生大道》中告诉我们最重要的健康知识,并非某一具体养生方法的一招一式,而是传达了《黄帝内经》的健康理念和核心的健康价值观,这就是他不厌其烦地反复阐述的“治未病”和“内求”。张教授认为,《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不仅仅是教我们怎么去治病,更重要的是教我们怎么不得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张教授特别强调到:“《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十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养生要靠内求,这是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生命就在自己手中,生命更在你自己的内求当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长寿的”那么,究竟该怎样进行内求等中国式的养生呢?还是请读者朋友们到《养生大道》中去寻找答案吧。
(实习编辑:李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