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夏至又至,追夏至未至别忘夏至养生

2017-06-21 01:20:49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夏至又至,夏至时节恰逢高考结束的日子,学生们不是在家追夏至未至,就是出外旅游,甚是繁忙。在追夏至未至的同时,记得可要做好夏至养生,才能更惬意、更舒适地看夏至未至。下文将介绍夏至养生5个要点,赶快看看。

夏至,夏至养生,夏至未至

夏至又至,追夏至未至别忘夏至养生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夏至又来临了,夏至时节恰逢高考结束的日子,学生们不是在家追夏至未至,就是出外旅游,甚是繁忙。在追夏至未至的同时,记得可要做好夏至养生,才能更惬意、更舒适地看夏至未至。

  进入夏至,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炎热的天气会时常与我们为伴,我们要时时防热病、暑病的袭击。从中医上讲,夏至则是阳气最旺的时节,我们需要保护阳气,同时也要警惕正在滋生的阴气。

  在阴阳交替的时节,盛阳覆盖于其上,阴气始生于其下,人体在影响之下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做好夏至养生至关重要。

  夏至养生要点1:心静自然凉

  夏至时节,天气非常炎热,容易扰乱心神,令人烦躁不安,使人感到更加热不可耐。这时不妨学学嵇康的《养生论》,自我调整呼吸静静心,彷如心中时常能感受冰雪的冰凉,从而减少炎热的感觉,否则会使自己更觉得热了。

  夏至养生要点2:作息调整

  对于中青年人而言,夏至时节不主张早睡早起,而主张晚睡早起,更能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晚睡缺失的睡眠可以通过中午的午休来补充。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则建议早睡早起,每天保持七小时的充足睡眠。

夏至,夏至养生,夏至未至

夏至又至,追夏至未至别忘夏至养生

  夏至养生要点3:补充水分

  夏至补水工作不能停,天气炎热使体内的水分通过汗液散热的形式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出现头晕头痛、困倦乏力等大脑供血不足的表现,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夏至养生要点4:运动有度

  夏至虽然天气炎热,运动仍可以继续进行,但有几个方面要注意。一是运动尽量不要过于剧烈,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较为适宜,过于剧烈的运动会伤阴损阳。二是运动尽量在清晨或傍晚、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三是运动后不要马上喝凉开水,用冷水冲浴等。

  夏至养生要点5:饮食调节

  夏至人体代谢较为旺盛,消化功能相对偏弱,饮食上注意清淡,避免肥甘厚味。早晚喝喝粥有助阳气,还可多吃苦味的蔬菜瓜果,帮助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多汗时节盐分损失多,中医认为夏至时节还应多食咸味补心。

  以上就是关于“夏至养生要点”的介绍,只有夏至养生做得好,人体才能顺利渡过盛夏,减少疾病的发生。追夏至未至的你,记住这些夏至养生要点没?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 万力生主任医师深圳市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咳嗽、哮喘、厌食、腹泻、胃炎、遗尿、血尿、肾病、湿疹、荨麻疹、多汗症、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及小儿体质调理。

  • 石坤元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工人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