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林嬿钊 李 海
总是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咳又咳不出来,黏黏腻腻的难受;脑袋也整天昏昏沉沉,总也提不起精神。上述症状其实是痰湿惹的祸,中医把容易出现这类症状的人称为痰湿体质。
除了潮湿的环境因素,痰湿体质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些上班族,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应酬较多,运动较少,导致脾胃功能逐渐变差,运化能力降低,饮食中营养物质得不到合理的吸收利用,久而久之,就会酿化成痰湿积聚体内,逐渐转化为痰湿体质。要从根本上改善此类体质,需从改变脾胃功能入手。
1.运动得当,减压强脾胃
中医名家华佗曾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这里的“动摇”就是运动。运动可以辅助改善脾胃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还能转移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使食物得到更好的消化、吸收、利用,一般来说,痰湿体质人群由于长期缺乏运动,体质较为虚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种或几种运动,从较小的运动量开始,随着体质改善,逐渐增加运动量,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切忌在刚开始锻炼时就选择时间长、运动量大的项目,这不仅损伤身体,也不利于坚持。
2.生活习惯好,脾胃负担小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规划工作,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改善体质。特别是痰湿体质的人,应积极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熬夜、吃宵夜,少喝酒、少吃油腻食物,坚持早睡早起、吃饭定时定量,逐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脾胃负担,使身体机能逐步恢复正常。
3.避免寒凉、冰镇饮食
近年来,“荷叶降脂、青瓜减肥、苦瓜降糖”等养生知识在网上热传,但一般来说,脾胃功能良好的人吃青瓜、荷叶、苦瓜等可能有降脂、降糖、减肥功效,而痰湿体质的人,本身脾胃功能较差,长期吃苦寒食物,不仅不能减脂减肥,还会适得其反。建议痰湿体质人群多吃山药、扁豆、赤小豆、薏苡仁、莲子等性味偏平、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少吃性味寒凉的食物,更要避免冰镇食物。
按摩大横穴、摩腹也可健脾胃。大横穴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每日点按5~10分钟,以酸痛舒适为度。摩腹时,在腹部涂少量按摩膏或其他介质,以肚脐为中心,用全掌由内向外顺时针摩腹约3分钟,要将腹部的脂肪层推动起来,直到局部有温热感。
头晕比较严重的人,需先排除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耳部疾病、高血压、低血压、中毒、感染等疾病的可能,因此,当伴随有其他相关症状,如天旋地转、视物黑朦、头重脚轻、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等表现时,需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