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天晴少雨、持续干旱、空气干燥,“温燥”便不请自来。温燥常损伤人体的津液,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干咳少痰等症状。晚秋时节,西风肃杀,“凉燥”伤肺,使人咳嗽痰稀、咽干唇燥、鼻塞不通。无论温燥还是凉燥,总以皮肤干燥、津液缺乏为特征。
很多人分不清自己是什么体质,因此不要盲目地花大价钱跟风买一些补药。大多数人可以选择补而不腻、性质平和的药膳调理身体。为了预防秋燥,中、晚秋应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养肺生津作用的平补药物或食物。如可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炖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参与鸭一起煲汤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成粉,用蜂蜜调服。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可见早晨喝粥也是对付秋燥的好办法。下面推荐几款适合秋季食用的药膳。
玉合沙参饮:取玉竹、沙参、百合各3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汤,晾至温热后调入适量冰糖即可饮用。此汤适用于秋季出现皮肤干燥、干咳咽痛等症状者。
沙参梨皮饮:沙参10克,梨皮30克,二者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分成2~3份,一天内服完,这可以缓解秋燥所致的口鼻干燥。
莲子银耳雪梨汤:莲子20克,银耳10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将莲子、银耳洗净,雪梨去皮去核后切片,三者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莲子熟透、汤汁浓稠时,即可服食。此汤可以作为日常防秋燥的膳食,对于缓解燥热咳嗽也很有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