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季节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更替变化,这已成了一个规律。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规律,万物才得以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正如《内经》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为得道。”
人的性生活,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一种自然界中的现象,当然不能例外。那么究竟如何根据季节的变化,对性生活进行不同调节呢?
中医养生话“七情”——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1)春为四季之首,万物复苏,气象更新,充满蓬勃生机
在这种“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的季节里,人的思想意识及身体活动应顺其自然的变化,身心保持势展畅达的状态。
此时性生活较冬季应有所增加,至少不能对其加以过分的制约。适度增加性生活有助于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有利身体健康。
2)夏日来临,花木繁茂,生息旺盛,阳气浮长
此时人的心情愉快,性的欲望也相对增强,性生活应随其意愿,使体内的阳气不受任何阻碍地向外宣通发泄,顺于自然。
(3)金秋萧杀,草木凋落,四处寒蝉
人们也应该神宁志,克制欲望,减少性生活,使体内的阳气不再过多地向外发泄,以贮藏精气,为抵御冬季的严寒准备条件。
(4)严冬降临,冰封雪飘,阳气潜藏,万物潜匿
这种季节应节制性生活。如果恣情纵欲,势必导致体内的精气过多地外泄,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而且会失去明春的良好开端。如《内经》所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包涵了严冬节制房事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冬季性生活的调谐,是四季调谐的关键,切不要等闲视之。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在养生、季节和性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如果某个季节性调节失当,不仅有损于该季节相应的脏器——春应肝,夏应心,秋应肺,冬应肾;而且还会牵连其他脏器,并且给下一个季节的机体健康带来各种不利的影响。这一点,每一个欲求养生之道的人,尤当知晓。
(实习编辑:刘胜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艾灸是中医灸法其中一种方法。运用艾绒、艾炷或艾条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擅长领域:擅治感冒久咳、胃肠炎、胃溃疡、结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痒、崩漏、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小儿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病症有丰富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