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秋季不可盲目“冻”

2008-10-30 07:54: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雨下得很早,出门时发现周围人几乎都穿了长袖外套,楼梯口一位老太太和一个年轻女性争执着:“不是说春捂秋冻吗,我不穿外套啦。这衣服外面再套件长袖不好看。”“下雨呢,你就穿上吧”老太太拦住将要出楼门的女子,固执的把衣服塞到她手里。

  “春捂秋冻”是长辈们经常念叨的话,虽然它仅仅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但是它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我们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这说明: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

  因此,如果春季不“捂”,遇热就脱棉衣,就有可能不完全适应早、晚与室内的温度。秋季“不冷”,一觉得冷就加衣服,也同样不适应室内的温度;而且秋季刚开始转冷,冬季的气温会更低,所以,适当地少穿点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对过好冬季也有帮助。

  那么,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春捂秋冻”有什么好处呢?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加强防寒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呼吸道疾病。此外,冬天往往诱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风湿病等,秋天接受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特别对儿童而言,秋冻不仅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和抗病能力,还能提高其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随之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

  “秋冻”可能伤身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那些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那些长期病号、弱不禁风的人则是不宜“秋冻”的。此外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因为这种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秋冻”123

  1.“秋冻”应看“天时”。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即“冻一冻”是可以的。但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还一味地追求“秋冻”而不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招灾惹病,感冒和某些呼吸道疾病就会“不请自来”;

  2.是“秋冻”应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条件即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可急于求成。

  3.领悟“秋冻”内涵。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无论何种活动,都应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实习编辑:伍智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江书刚主治医师沈阳市国医中医院甲状腺科

    擅长领域:擅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亢突眼、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疑难病的诊疗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周继友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