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养生妙法防秋燥

2008-10-10 08:54: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金秋送爽,丹桂飘香,转眼满城已露秋色。在这金秋时节我们该如何适应自然之变,在此介绍一些养生妙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由“生长”转向“收藏”的季节。入秋后,虽然暑热渐退,但主令的秋燥日益明显。不仅秋阳似火,而且秋风又性燥,易耗伤津液,使人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皮肤干裂、便干难解,甚则痔疮出血,或有咳嗽少痰、伴见血丝等症状,这便是中医所说的“秋燥”。所以,秋季的保养应以防燥为中心,以润燥为大法,以“收”为主导。

  顺应节气,以适秋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就是说,在秋季三个月,秋风清肃,万物收藏,人们的起居调摄应当与气候相适应,才能避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民间说“春困秋乏”,秋季早睡,正符合人体需求,又有安睡的条件,天气凉爽,舒心爽身,经过一个少眠的夏天,正好借此补偿。

  秋季,为肺所主,而寅时(3~5时)正是肺气旺盛之时,早起晨练使肺气清,有益健康。但由于在秋季“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养收”的原则,才能“不违天时”,使人长生。早晨锻炼,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尤其老人或体虚者切忌出汗,切忌耗散精气,宜收敛宁神,保守津液,待周身微热、尚未汗出即止,倘若有汗也是微汗即可。同时,晨起秋寒渐浓,亦当防凉保暖。总的原则是要顺应秋季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

  饮食有节,进补有道

  对于秋燥,一方面要进食甘润之品,以补肺润燥;另一方面注意不要进食辛辣烧烤上火之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酒等。烧烤一般以鸡肉、牛肉、羊肉等为原料,置于明火或微波炉内烧烤,由于这些食物本身性温,加上烹饪过程中食物水分散失较多,进食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唾液来参与消化。食入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的症状。为此,秋季最好忌食这些食物。当然,以少量的葱、姜、蒜作为调味品,或以性温的一些肉、禽类食物烧汤,并佐以一些如银耳之类滋阴润燥的食物,并不会加重秋燥。

  秋季进补,以治燥和补益为中心。在食补上,有许多当令之物可作为进补食疗的佳品。水果如秋梨、柿子、甘蔗、香蕉、荸荠、苹果等;食物如百合、萝卜、山药、莲藕、银耳、鸭肉等。或直接食用、或榨汁饮用,或煮粥、或炒菜,如荸荠豆浆饮、秋梨白藕汁、百合银耳羹、雪梨百合冰糖汤、山药粥、百合粥等。加入一些补益药品,变化就更加丰富。

  介绍几则自制饮品: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生津润燥;雪梨川贝饮(大雪梨一个、川贝1.5克、冰糖)润肺止咳;党参玉竹粥(党参、玉竹、大米)补中益气;燕窝洋参汤(燕窝、西洋参)滋阴润肺;莲子百合麦冬汤(莲子、百合、麦冬)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灵芝红枣乌鸡煲(灵芝、红枣、乌鸡)益精气、止咳喘、安心神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食补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副作用小,效果也不错。而药补则需量体裁衣,对症选用,要因人、因地、因时而补;最贵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适合才是关键。此外,虽说秋季防燥,以润燥为应秋之治,但也有一些人因体质或疾病的影响而与常法有所差异,所以需要加以辨识,选取适宜的疗养之品。

  怡情养性,形神兼治

  秋三月,肺气旺,肝气衰,中医五行生克讲金能克木。另外,秋天肃杀萧条的景象容易引人伤感。其实,悲秋情绪不利于肝的疏泄条达,也会造成肝郁气衰。同时,秋应于肺,在志为忧,如再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所以,秋季当重视精神保健,要宁心安神、以乐消悲、防治结合,以求内外合一、形神相应。

  首先,要认识到叶落枝黄、草枯花凋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待到春时又会是一番万紫千红、生意盎然的景象,对秋天肃杀之象无须触景而发悲情。

  其次,若有悲忧情绪,要设法从中解脱,如赏菊、登高、娱乐、聊天、看书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能怡情养性。

  另外,季节的变换可能引发旧病或加重病情,面对各种生活事件,必须善于自我调节、平衡心态,以五神养五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相反,心急躁,神烦乱,造成心理上的失衡状态,身体上的不适感就会加重,精神疲惫,体力下降,病邪反而有机可乘。有人作过研究,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体内一些有益激素、酶和乙酰胆碱会增加分泌,使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终日郁闷忧伤,就会使这些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而引发胃痉挛、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与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有相通之处。

  面对身心疾病与心身疾病,无论是前者的先病而后郁,还是后者的先郁而后病,在积极求治的同时进行自我调适,注意保持内心平静,以保养肺气、疏达肝气,从而取得药物治疗以外的效果。

(实习编辑:伍智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容星耀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石坤元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工人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 王晓红副主任医师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