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常与苍术、陈皮等配合用于湿困脾胃、脘腹致胀满等症。对气滞胸腹胀痛,可配木香、枳壳同用;便秘腹胀,可配大黄、枳实同用;治痰气互结梅核气,可配苏叶、半夏等同用。用于痰湿内蕴、胸闷喘咳,常与苏子、半夏,或麻黄、杏仁等同用。
2008-06-19凡用茯苓,其目的在于补不在于泄,茯苓之作用,在于泄不在于补。盖气之所至,水亦无所不至,气之所止,水亦无所不止,利其水所以行其气也。茯苓能宁心益脾补肾,以其行有形之水,布无形之气也。
2008-06-18《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有“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的奇效;《名医别录》记载,天麻能“消痛肿,下支满,寒疝下血”;《日华子本草》记载,天麻能“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
2008-06-17佛手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据史料记载,佛手的根可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花、果可泡茶,有消气作用;果可治胃病、呕吐、噎嗝、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等病症。
2008-06-16[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2008-06-13明朝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对葛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葛根的茎、叶、花、果、根均可入药。他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葛,性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弊,起阴气,解诸毒”。
2008-06-12【功能主治】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2008-06-11蜀葵花的功效:和血润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
2008-06-10不老草民间传说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健体强身、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奇效。人们将其视为长生不老的“神草”,所以称之为“不老草”。吉林省已经将列为一类保护植物、国家级重要保护植物。
2008-06-09【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阴疽疮疡。
2008-06-06主 治: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2008-06-05功能主治: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如六味地黄丸。补精益髓功效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2008-06-04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2008-06-03芍药是一种毛茛科植物,又叫做离草,是多年生草本。每年4~5月开花,色泽鲜妍绚丽多彩。古人评花:牡丹第一,芍药第二,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因为它开花较迟,故又称为“殿春”。
当归的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200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