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无需过度治疗:苏州国医堂张学民主任的辨证施治方案
在当代消化系统肿瘤中,“贲门癌”因早期症状隐匿、进展快,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许多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手术时机,或因放化疗副作用难以耐受而陷入绝望。2025年,上海某连锁餐饮店老板周建国先生的经历,便是一场从“确诊恐慌”到“中医调控稳定”的转折。
一、吞咽困难背后的隐患:贲门处的“不速之客”
52岁的周先生在上海经营川菜馆二十年,常年烟不离手、酒局不断,近年常感胸骨后灼烧感,饭后偶有哽噎,只当是“胃火旺”或“吃饭太急”。2025年4月,他在社区体检中发现“贲门部占位性病变”,胃镜活检确诊为“贲门腺癌IIB期”。面对“需立即手术切除部分胃”的诊断,周先生慌了神:“切了胃,以后怎么吃饭?不切会不会转移?”
二、遇见张学民主任:中医给出“体质解法”
经病友推荐,周先生找到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张学民主任——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中国老年肿瘤专委会常务理事,深耕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肿瘤十余年。
初次问诊,张主任仔细询问他的饮食作息:“常年嗜辣饮酒、饥饱无常,舌苔黄厚腻,脉滑数,这是肝郁脾虚、痰热瘀阻的体质。贲门癌的发生,与长期情绪压抑(肝郁)、饮食不节(脾虚生痰)、烟酒刺激(热毒蕴结)密切相关。”她温和解释:“手术虽能切除病灶,但术后脾胃虚弱、免疫力下降,若体质不调,残余癌细胞可能复发。中医调理,要先疏肝健脾、清热化痰,重建身体的‘抗癌屏障’。”
三、调理四月:从“怕手术”到“带瘤生存”
张主任的方案以“疏肝和胃、化痰散结”为核心:
中药调理:针对肝郁脾虚型贲门癌,以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疏肝理气、健脾化痰;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他戒酒、少吃辛辣,每日晨起喝小米粥养脾胃,饭后散步半小时;
情绪疏导:教他通过练习书法、听轻音乐缓解焦虑,配合足三里、中脘穴艾灸调和胃肠。
术前,周先生因紧张出现食欲不振、失眠,张主任及时调整方案,加入炒麦芽、酸枣仁健脾安神,配合耳穴压豆改善睡眠。一个月后,他的体重回升,吞咽困难缓解。半年复查时,胃镜显示肿瘤边界清晰,未侵犯周围组织,CA72-4指标从术前的89U/mL降至32U/mL,达到“带瘤生存”稳定状态。
四、中医的智慧:控癌更要“治未病”
张学民主任常强调:“贲门癌这类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中医不是替代手术,而是‘扶正祛邪’——手术切除病灶后,通过调理脾胃、疏肝解郁,恢复身体运化功能,让正气充盛,邪气难侵。”
对周先生而言,中医调理不仅稳定了病情,更重塑了生活:他戒掉了二十年烟瘾,餐馆菜单新增了“养胃粥”“清蒸鱼”等清淡菜品,复查时医生评价“体质恢复远超同龄患者”。他感慨:“原来抗癌不是‘拼狠劲’,而是‘养元气’。”
结语:给贲门癌患者的另一种选择
周先生的故事并非个例。张学民主任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为贲门癌患者提供了一条“低损伤、可持续”的治疗路径——通过调节体质、改善内环境,让术后患者减少复发风险,让无法手术者带瘤生存。
正如她在诊室里常说的:“治病如护炉,火太旺易灼,火太弱易灭。对于贲门癌这类与脾胃密切相关的肿瘤,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灭火’,而是‘调和阴阳’,让身体回到平衡状态。”
对所有被贲门癌困扰的患者而言,这或许是温暖的启示:医学的温度,不在于消灭疾病,而在于帮助生命与疾病和解。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 2025-10-14哮喘反复难控?苏州老中医姜明全主任以中医智慧助您顺畅呼吸
- 2025-10-14咳嗽总反复?苏州国医堂王重卿主任用中医思维解困扰
- 2025-10-14埋线调体质,减重塑健康:黄环环主任谈肥胖症的中医干预之道
- 2025-10-14苏州中医王重卿:中医辨证调治冠心病的守护之道
- 2025-10-14慢性支气管炎反复难愈?姜明全主任辨证施治助您畅快呼吸
- 2025-10-14从“关节肿如馒头”到“活动自如”:一位风湿患者的中医新生
- 2025-10-14从食管癌到病情稳定:上海患者亲述张学民主任的中医调控之道
- 2025-10-14焦虑症的中医突围——记深耕情志医学的刘国才主任医师
- 2025-10-14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调理新路径!孙素芹以辨证施治调和气血,助患者改善血管健康
- 2025-10-14苏州老中医李乃宇:中药调平肺脾肾,破解哮喘“喘息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