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医堂医院

苏州肿瘤医院、苏州中医医院、苏州中医专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苏州国医堂医院 > 正文

面瘫三年笑起来‘扯脸’?郭福新主任用中药让‘僵硬的脸’活起来

2025-07-16 09:18:49 苏州国医堂医院

在神经内科诊室里,“面瘫后遗症”是让许多患者既无奈又煎熬的词——刷牙时水从嘴角漏出,吃饭时食物卡在脸颊,笑起来嘴角向一侧“扯”,甚至闭眼都得使劲儿,镜子里的人像被“定格”了半张脸。这种“面部失控”的日子,比单纯的疼痛更磨人:它让简单的“微笑”成了奢侈,连和家人拍照都要侧着脸,生活的自信一点点被“扯”碎。

上海虹口区的王秀兰女士就被这样的“面部僵硬”困了整整三年。她今年58岁,是一名社区调解员,从前擅长用温暖的笑容化解邻里矛盾。2022年冬天,她因晨起受凉突发面瘫,右边脸突然“僵”住:右眼闭不紧,嘴角向左歪,刷牙时水“哗哗”流进衣领。她赶紧去了医院,打了营养神经针、做了理疗,一个月后“歪嘴”稍微轻了些,可从此落下了“后遗症”——右眼闭眼要使劲儿挤,笑起来嘴角还是往左“带”,连说话时右边脸颊都“发紧”。

“医生说‘神经损伤恢复慢’,可都三年了,怎么一点没见好?”王阿姨跑了多家医院的神经科、康复科,尝试过中药贴敷、面部按摩,甚至买了家用理疗仪,症状却时好时坏:“有时候感觉‘松快’点,可一累着、一吹风,又开始‘扯’。”更让她心烦的是,社区调解工作时总要“板着脸”,怕嘴角漏风被误解“态度不好”,连和孙子玩闹时都不敢大笑——“这张脸,成了我的‘负担’。”

2025年春天,王阿姨经老邻居推荐,找到了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福新主任——这位师承著名老中医陈克忠教授的疑难病专家,在面瘫、面瘫后遗症等“面部经络不通”的问题上颇有口碑。

郭主任仔细询问王阿姨的病史:“面瘫后有没有及时治疗?现在右脸是发沉还是麻木?吃饭时有没有‘漏食’?月经情况怎么样?”又看了看她的舌苔——舌淡红、苔薄白,摸了摸脉搏:“脉细弱,有点涩。”他温和地解释:“您的面瘫后遗症在中医里属于‘口僻日久’,和气血不足、经络阻滞有关。您当初面瘫时正气不足,风寒邪气侵入面部经络;治疗后虽然炎症消退,但气血没补上来,经络里的‘气’和‘血’推不动,肌肉就‘僵’在那儿了。之前用的理疗、贴敷能暂时缓解局部症状,但没解决‘气血不足、经络不通’的根本,所以总反复。”

针对王阿姨的情况,郭主任没有急于用“强行通络”的药,而是根据她的体质辨证施治。他解释道:“面瘫后遗症不是‘面部肌肉坏了’,而是身体失衡的信号。需要用中药慢慢调理,既补益气血、温通经络,又调和营卫、濡养筋脉,让气血重新‘流动’起来,滋养面部肌肉,僵硬自然就‘软’了。”随后,郭主任为她开具了个性化的中药方剂,每日煎服,并叮嘱她:洗脸时用温水轻拍面部,出门戴棉质口罩防风;饮食上多吃红枣、山药,少吃生冷瓜果;每天抽半小时散步,保持心情舒畅。

服药一周,王阿姨感觉“右脸没那么发紧了”,吃饭时“漏食”减少;第二周,她试着闭眼,右眼能勉强合上三分之二;第三周,笑起来时嘴角的“歪斜感”明显减轻,社区同事都说:“王姐,您笑起来自然多了!”;到了第四周复查时,她惊喜地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嘴角基本对称,闭眼也不费劲了”——这是三年来头一遭!更让她激动的是,上周社区组织文艺活动,她终于能摘下口罩,和老姐妹们一起放声大笑,连孙子都拽着她的手说:“奶奶,您的脸变‘软乎’啦!”

王阿姨的康复,不仅让她重新找回了“自然微笑”的轻松,也给许多同样受面瘫后遗症困扰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它让我们明白,面瘫后遗症不是“治不好的老毛病”,更不必“硬扛着等自愈”。及时找到像郭福新主任这样擅长辨证施治的中医专家,通过中药调理改善身体内环境,配合生活习惯的调整,就能一步步“唤醒”受阻的经络,让面部重新“活”起来。

而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福新主任,正是这样一位用中医智慧为患者“梳理面部经络”的守护者。他以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每一位面瘫后遗症患者量身定制调治方案,用中药的温和力量,帮助他们重获对生活的从容与自信。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