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区不能艾灸主要是因为艾灸可能会加剧肝区疼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还可能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甚至引起发热。需要注意的是,食物并不能直接治疗上述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1.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可能是肝脏疾病引起的,此时进行艾灸可能会加重炎症或损伤。因为艾灸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导致疼痛加剧。若患者是因为肝炎等疾病因素导致的肝区疼痛,则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2.腹胀
腹胀可能由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而艾灸可促进气血运行,可能导致腹腔内压力增加,进而加重不适感。此外,腹腔内的器官处于充血状态时,如果再使用艾灸,就有可能会使这些器官受到刺激,从而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
3.腹泻
腹泻多因饮食不当或肠道感染所致,此时艾灸可能诱发肠蠕动增强,导致排便次数增多。不建议对患有急性肠胃炎或其他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进行艾灸治疗,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4.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通常是由长期饮食不当引起的,由于脾胃虚弱,无法运化水谷精微,因此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艾灸可以起到一定的健脾和胃作用,但若是存在消化不良的症状,则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而言,艾灸还可能会使体内阳气过盛,从而引发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上火表现。
5.发热
发热可能是感染性疾病的征兆,此时机体免疫系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易受外界刺激。艾灸能够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帮助身体散热,改善发热症状。但是,如果患者体温持续升高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肝区部位皮肤较为娇嫩,不宜直接接触高温,否则可能会导致皮肤受损。另外,艾灸后还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吹风着凉,以免影响到身体健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