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澡,即是中医学所说的“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所谓香汤,就是用中药佩兰煎的药水,其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从清代开始,药浴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人们的推崇。
中药配方因病而异
药浴法属于外治法,患者用药液洗浴全身或局部,药物主要通过皮肤吸收,依靠经络血脉的运行,可直达腑脏,从而发挥相应的治疗效果。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即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属。
此外,药浴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洗全身的称“药水澡”;局部洗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称,尤以烫洗最常用。
常见夏秋季药浴配方
中药泡澡以活血通络为指导原则,辅助治疗不通之痛,可起到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振奋精神等作用。在此为大家介绍几种适宜夏秋药浴的配方:
1、疲劳:可选用桃仁、红花、川芎、黄柏、芩九各30克。该方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疲劳。
2、老人:手麻、头晕、颈痛、腰肌劳损,可选用桃仁、红花、川芎、续断、姜黄、牛膝、桂枝、威灵仙、赤芍各30克。该方可以养血补气、活血通络。
3、小孩:湿疹或痱子,可选用生地、银花藤、金银花、大黄、薄荷各15克。
4、妇女:阴道炎、阴道瘙痒,可选用生地、熟地、薄荷、桂枝、威灵仙、蒲公英、野菊花、地丁、金银花、大黄各30克 。
药浴操作有讲究
药浴说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还真有不少学问和讲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药浴水的煎制:先用纱布将药物包好,最好先在锅内浸泡15—30分钟,然后再煎煮至水开,水开后继续煎煮1小时即可。煮好后将药水倒入盆内,待温度适度时即可洗浴。药包不要丢弃,药浴时还可以用它擦洗身体,尤其是病变患处,可以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
应注意的是,药浴时水温不宜太高或太低。水温太高会损伤人体皮肤细胞膜;而水温太低则药物很难刺激或渗入皮肤,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普通人可两三周药浴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而慢性病患者,可以每天药浴1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一般情况下每周不宜少于两三次。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