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后,走路时常感觉脚后跟有刺痛感。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下面起到缓冲作用的脂肪垫逐渐退变而失去弹性,慢慢就会形成骨刺,产生疼痛。下面介绍一招——“背后七颠百病消”,这是健身气功·八段锦里的一式动作,可以缓解足跟痛。
具体方法为:1.抬起后脚跟再落下,如此反复颠足,让后脚跟有节奏地轻震地面;2.抬脚跟时,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微微并拢,将两脚跟提起,感觉提到最大限度后,保持平衡,动作略停两秒(如图1);3.落脚时,两脚跟先微微下落,保持身体平衡,然后再颠足轻震地面(如图2)。动作熟练后,可配合提肛呼吸,即抬脚时,缓缓吸气,提肛收腹;落脚时,慢慢呼气,会阴部放松。提肛呼吸对脏腑的刺激较大,中间可穿插自然呼吸。
颠足对脚跟是一种恰当的按摩和刺激,可防止跟骨垫退变,促使新保护垫形成。脚跟部位对男女来讲都非常重要,是生殖反射区,颠足产生的抻拉和震动可保健相应脏器。另外,这种震动对脊柱小关节也是一种整合,对脊髓产生震荡,因而被古人称为“震髓法”,可以激荡气血,整合神经系统。颠足还能发展小腿后部肌群力量,拉长足底肌肉、韧带,提高平衡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做颠足时尽量选择在土地等较柔软的地面,以免对小脑的震动过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脊柱侧弯是一种先天性或后天因素导致的畸形,患者如何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身体扭曲变形,个子长不高,并影响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发育。所以,脊柱侧弯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