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在50多岁以后就开始坚持服中药调养,不要等事已成再去做,在用中药补骨生髓的同时,要注意多喝点骨头汤,以髓补髓,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坚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这些果子都是果实,是植物为了延续它的后代,把所有精华都集中到那儿了,有很强的补肾作用。我么看那核桃仁长得像脑髓一样,中医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充盈了,骨髓、脑子就得到补充了。
西医最大的特点就是哪儿坏了修哪儿,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开车出了事故,事故就像病一样,那西医怎么办?西医就像汽车机械师,只要出了事故,他得把发动机、油门、刹车都进行检查,如果检查完说哪坏了,轮子的问题就要把轮子换了,发动机有毛病就把发动机换了,刹车不行了就得换刹车。而中医呢,中医就像交通警察,首先是在路上争取把事故减少到最少,没有最好。如果出了事故,首先要看看今天天气阴不阴,地上滑不滑,司机喝没喝酒,它们两个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老年人骨关节退化是常见病,也是很多人在过了中年以后一定要注意的一种疾病。为什么会出现呢?中医认为,五脏包括肝、心、脾、肺、肾,其中肾是非常重要的脏器,肾是干吗的?是藏精的,它的生成最晚,在中医理论中“肾主骨生髓”,是主骨骼的,肾精可以生化成骨髓,而骨髓是濡养我们骨骼重要的物质基础,这是中医的理论。
儿童为什么容易得软骨病?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肾气不足,肾气不充盈。一般来讲,人的肾气到十四五岁以后才会逐渐充盈起来,肾气不充盈的时候,骨头中的骨髓就相对的弱,骨质得不到濡养。老年人过了五六十岁,他的肾气也弱了,肾精不足了,骨头里的骨髓又进入了一种空虚的状态,骨髓空虚了,周围的骨质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就疏松了。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在50多岁以后就开始坚持服中药调养,不要等事已成再去做,在用中药补骨生髓的同时,要注意多喝点骨头汤,把骨头打碎了,熬点骨头汤,以髓补髓,这是中医的理论。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坚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这些果子都是果实,是植物为了延续它的后代,把所有精华都集中到那儿了,有很强的补肾作用。我么看那核桃仁长得像脑髓一样,中医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充盈了,骨髓、脑子就得到补充了。
老人和小孩在某些地方是很相似的,小孩的脑子没长成,老人的脑子退化了,所以说“老小孩”。这是由于他的肾气所造成的。从中医的角度看,就要用补肾益精的根本办法,除此之外,还要用活血通络的办法。因为老人一方面是肾精弱了,骨质改变了,由于骨质变了就不愿意走了,但越不愿意走,血脉就不通利。如果将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情况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另外我建议50岁以上的同志,最好的锻炼是每天走路。不要十天不动,一天跑到健身房去折腾。汗血是同源的,你十天不动,一天去那儿弄得大汗淋漓,好像是锻炼了,其实那叫折腾。“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汗出的太多的时候,血就要受伤了。所以老同志最好是每天坚持走路,走到什么时候呢?走到身上微微有汗,气血开始运动起来就行了,这时内在的废弃物就已经排出了,这就达到目的了,不要大汗淋漓。
如果大家从50岁开始,注意调养肾气,注意疏通气血,多吃点儿骨髓类或坚果类的食物,我想等你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肯定还能健步如飞。
(实习编辑:张婷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