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如何认识厥证的病因 2011-7-6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病人当出现阿?斯氏综合征时,可出现中医所说的厥证。中医对其病因的认识可归结如下:

    查看全文>> 标签:厥证症状诊断
  • 中医对厥证病因的认识 2008-2-22心血管疾病

    情志变动以恼怒惊骇恐吓为主。一般来说,恼怒惊骇多致实证,恐吓多致虚证,为这与其人的体质也密切相关。

    查看全文>> 标签:病因中医心律失常中医常识病因
  • 痉病 鉴别诊断 2007-9-5中医

    本病在临床上,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画中画广告#)1.痈病痫病每发四肢抽搐,两目上视,昏不识人,与痉病相似,但痫病多有反复发作史,发作前常无明显诱因,发病突然,伴口吐涎沫,或有怪叫声、或有遗尿,移时苏醒,一如常人。痉病发作多有外感、内伤等病因,发时伴高热、呕吐等症,且多无自然恢复者。2.厥证痉病可伴有神识昏迷,与厥证相似,伴发神昏时也有称为痉厥者,实为痉与厥并见。痉病是以肢体抽搐、强急为主症,神...

    查看全文>> 标签:痉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厥证 现代研究 2007-9-4中医

    厥证是内科常见危急之证。由于厥证常易并发脱证,故有时也厥脱并称。并主张厥脱合并论治为宜i真临床中医内科学1995:2365l西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之晕厥、虚脱等,属此证范围。(#画中画广告#)近10多年来,中医加强了对本证的研究与探索,治疗本证的药物剂型,已从传统的口服丸散片汤剂型发展为多剂型,尤其是注射剂型;给药方法也从单一口服发展为多途径的给药;治法从单一治法发展为多法联用,更有“菌毒并治”、“...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厥证 文献摘要 2007-9-4中医

    灵枢·五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景岳全书·厥逆》:“气厥之证有二,以气盛气虚皆能厥也。气虚卒倒者,必其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此气脱证也。……气实而厥者,其形气愤然勃然,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此气逆证也”;“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后尽脱,则气亦随之而脱,故致卒仆暴死。……血逆者,即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厥证 预防与调摄 2007-9-4中医

    加强举炼,注意营养,增强体质。注意思想修养,陶冶情志,避免恶性的精神和环境刺激。对已发厥证者,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救治。患者苏醒后,要消除其紧张情绪,针对不同的病因予以不同的饮食调养,如暑厥宜给予清凉素淡饮食,并多进食鲜水果或果汁。所有厥证患者应严禁烟酒及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热生痰,加重病情。(#画中画广告#)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厥证 结语 2007-9-4中医

    厥证是一种急性病证,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症状。轻者短时间内即可苏醒,重者一厥不醒,预后不良。其病因有体质禀赋脏腑气血偏颇、情志精神刺激以及暴感外邪等,病机在于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血阴阳不相顺接。厥证分为五种,即气、血、痰、暑、食厥,由于病机转归有虚实之分,临证时应根据不同类型;区别虚实而辨治。在治疗上,鉴于本证为危急之候,故应采用综合急救措施,及时救治,使之...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厥证 转归预后 2007-9-4中医

    厥证之转归主要有三:一是阴阳气血相朱,进而阴阳离绝,发展为一厥不复之死证。二是阴阳气血失常,或为气血上逆,或为中气下陷,或气血痰瘀等邪气内闭,气机逆乱而阴阳尚未离绝,此类厥证之生死,取决于正气来复与否及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得当。若正气来复,治疗得当,则气复返而生,反之,气不复返而死。三是表现为各种证候之间的转化,如气厥和血厥之实证,常转化为气滞血瘀之证;失血致厥的血厥虚证,常转化为气随血脱之脱证等等...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厥证 暑厥 2007-9-4中医

    症状:发于暑热夏季,面红身热,突然昏仆,甚至谵妄,眩晕头痛,舌红干,脉洪数。(#画中画广告#)治法:清暑益气,开窍醒神。·方药:清开灵注射液、万氏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白虎加人参汤。首先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之处,吸氧,输液,采取有效措施降温。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推注或滴注,灌服万氏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以开窍醒神。继而服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气汤。前者用人参益气保津,白虎汤清热解暑;后者用西洋...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厥证 痰厥 2007-9-4中医

    症状:素有咳喘宿痰,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后突然昏厥,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沉滑。(#画中画广告#)治法:行气豁痰。方药:导痰汤。本方以二陈汤加枳实、胆南星而成。方中用陈皮、枳实理气降逆,半夏、胆南星、茯苓燥湿祛痰。可加苏子、白芥子化痰降气。若痰湿化热,口干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加黄芩、栀子、竹茹、瓜蒌仁清热降火。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