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 2010-1-25中医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画中画广告#) 这段在书里头,据我看是王叔和搞的,在.伤寒论.里头,头一页也有一个伤寒例,这个也类似序言,伤寒例就是王叔和写的,第一这章也是类似,将来有时间我可以跟你们说一说,现在暂不要从它说。(#分页#)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现在从痉湿暍病脉症第二从这地方开始,这个金匮要略可以研究,他都是各种的病做题目。这一章讲的是三种病痉、湿、暍,这三种病的脉和证并治,应该有个并治两字,并...

    查看全文>> 标签:金匮胡希恕
  • 痉病 现代研究 2007-9-5中医

    ·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画中画广告#)自50年代始,不断有研究者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脑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马氏分别以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南苏荷、鲜竹叶、粉葛根、银花、连翘、生石膏、知母、黄芩);三仁汤化裁(杏仁、白蔻仁、生薏仁、藿香梗、佩兰叶、鲜竹叶、六一散、银花、连翘、黄芩);茯苓四逆汤加栀子干姜汤(干姜、附片、党参、炙甘草、茯苓、黑山栀、淡豆豉、广藿梗...

    查看全文>> 标签:痉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痉病 文献摘要 2007-9-5中医

    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灵枢·热病》:“风痉身反折。”(#画中画广告#)《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

    查看全文>> 标签:痉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痉病 结语 2007-9-5中医

    痉病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其基本病机为筋脉失养所致,与肝、脾(胃)、肾及督脉密切相关,但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或因风寒湿邪壅阻于经,或湿热之邪留滞于络,或火热之邪直趋肝胃,内热炽盛而阴伤,均致筋脉失濡;内伤多由久病、亡血或误汗吐下而致伤津脱液,亡血失精,也有因久病而痰瘀内阻者。故应先辨清外感内伤,虚实寒热而后施治,外邪壅滞经络,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或清利湿热以通...

    查看全文>> 标签:痉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痉病 预防与调摄 2007-9-5中医

    痉病的预防十分重要。若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病,对减少病残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关键在于对易引起痉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如外感病初起,宜积极疏散外邪,避免其壅塞经络;热盛于里,应及时清解并注意护津;见到亡血失津等病证时,应及时养血滋阴以濡筋。痉病发作前往往有先兆表现,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如发现双目不瞬、口角肌肉抽动当立即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酌加羚羊角、钩藤、全蝎等止痉药物急煎顿服,或用针刺治...

    查看全文>> 标签:痉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痉病 瘀血内阻 2007-9-5中医

    症状:头痛如刺,项背强直,形瘦神疲,四肢抽搐,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脉沉细而涩。(#画中画广告#)治法:益气化瘀,活络止痉。方药:通窍活血汤。方中麝香、老葱活络通窍;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可加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助活血化瘀之力。若胸膈血瘀甚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味。两方都可加全蝎、蜈蚣、僵蚕、·钩藤通络熄风止痉。若苔腻脉弦者,加半夏、白芥子、天麻化痰通络止痉。

    查看全文>> 标签:痉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痉病 转归预后 2007-9-5中医

    感受风寒湿邪或热邪炽盛而引起的痉证,为外感发痉,多属实证。此时正气未虚,只要治疗得当,可以较快好转。反之,寒湿郁久可以化热,亦可以转化为瘀血、痰浊,此时则属病情进一步发展。由于热盛所致的痉证,若治疗不当,热毒内陷,则痉厥并见,病情凶险,危及生命。又热盛伤阴,肝肾之阴精衰竭,此时则转为虚证。由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痉证,来势一般不似实证之迅捷,可缓调治本。但在气血亏虚的基础上,每易感受外邪,此时则又属虚中...

    查看全文>> 标签:痉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痉病 气血亏虚 2007-9-5中医

    症状:素体虚弱,或失血,或汗下太过,症见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头晕目眩,自汗,神疲,气短,舌淡红,苔薄而少津,脉沉细。(#画中画广告#)治法:益气补血,缓急止痉。方药:圣愈汤。方中以人参、黄芪大补元气,益气以生血;四物汤养血活血,全方合用,气血双补,能温煦经络、濡养筋脉而止痉。宜加天麻、钩藤、葛根缓急平肝而止痉。若吐泻后而抽搐者,可重用白芍,加乌梅、木瓜、甘草,酸甘化阴,柔筋缓痉。若高热后阴伤,手足...

    查看全文>> 标签:痉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痉病 热甚发痉 2007-9-5中医

    症状:发热胸闷,心烦,急躁,口噤,骱齿,项背强急,甚则角弓反张,手足挛急,腹(#画中画广告#)胀便秘,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泄热存阴,增液柔筋。方药:增液承气汤。方中大黄、芒硝荡涤积热,泄热以存阴;玄参、生地、麦冬养阴清热,增液柔筋。全方合用则热去津生,筋柔而痉解。若腹胀便秘者,加厚朴、枳实理气导滞。若热伤津而无腑实证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救津。若抽搐甚者,酌加地龙、全蝎、菊花、钩藤等熄风止...

    查看全文>> 标签:痉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痉病 温热致痉 2007-9-5中医

    症状:壮热头痛,呕吐,自汗,口噤,抽搐,角弓反张,甚则神昏,谵语,口渴喜饮,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画中画广告#)治 法:清热透络,镇痉止抽。方药:羚麻白虎汤。方以白虎汤清热生津;羚羊角清热解毒而镇痉;天麻缓急止抽。方中可加银花藤、钩藤、丝瓜络、木瓜透络缓痉。角弓反张,抽搐甚者,可加全蝎、蜈蚣熄风止痉。热势盛者,加生地、玄参养阴清热。呕吐者,加竹茹、枇杷叶、代赭石降逆止吐。神昏谵语者,...

    查看全文>> 标签:痉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