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便秘别吃生冷水果 2008-11-13老人

    吃水果能缓解便秘已是常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有防治便秘的作用,也并非所有便秘者都适宜多吃水果。吕雄认为,老年人大多脾肾阳虚,阳气不足时,出现乏力气短、手足不温、便秘等,若多吃生冷、寒凉的水果,反而雪上加霜,越吃越便秘。应食用塘蒿、大蒜、狗肉、羊肉等性温通阳之物,才有助于通便。

    查看全文>> 标签:便秘肺气闭塞恶性循环便秘
  • 食疗肾炎 健康每一天 2008-11-1肾病

    水红子猪肉汤 水红花子30克,瘦猪肉120克,水煎喝汤吃肉,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较多者。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型及脾肾两虚、精血亏虚型均宜服食。

    查看全文>> 标签:红花食疗红花肾炎食疗预防保健
  • 治疗哮喘 如何“治本”? 2008-10-30呼吸科

    古人云:“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形象地说明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是造成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脾肾阳虚,特别是肾阳的衰惫则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病因,“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所以健脾化痰、温肾纳气是本病治本的大法。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治疗哮喘治疗用药
  • 宝宝腹泻的家庭简单自疗法 2008-10-16育儿

    1、按摩:(#画中画广告#)家长用左手固定患儿拇指,右手拇指推患儿拇指桡侧100~500次,同法推食指桡侧100~500次,同法推食指桡侧100~500次,再揉足三里50~100次。让患儿仰卧,家长用四指(拇指除外)按顺时针方向揉腹患儿中脘至脐中5~10次。最后,患儿俯卧,家长用双手提捏脊。2、灸法;取关元、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穴,按艾炷无瘢痕灸法操作。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

    查看全文>> 标签:宝宝腹泻家庭自疗法简单腹泻家庭宝宝
  • 刺五加片可治低血压! 2008-10-13心血管疾病

    刺五加片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失眠多梦,食欲不佳,腰膝酸痛,体虚无力等病症。临床使用刺五加治疗低血压有良好效果,方法是刺五加一次5片,一日3次,多在服用20天后取得较好的效果,阴虚体弱者慎用。

    查看全文>> 标签:药物刺五加低血压药物治疗用药
  • 多囊肾饮食辨证调养方 2008-10-6肾病

    脾肾阳虚、湿淤互阻型 主证可见面色皓白虚浮、畏寒肢冷、腰腹冷痛、腹有肿块拒按、尿少水肿、便溏纳差、舌淡暗有淤点、苔白滑或白腻、脉沉迟无力等。此型多见于多囊肾晚期尿毒症者,宜采用温阳、利水、活血等治则。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多囊肾水肿中医治疗用药
  • 牢记慢性肾炎“三处理” 2008-10-6肾病

    慢性肾炎一般分为脾紧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及脾肾阳虚等ⅱ型,可分别给予相应的辨证治疗。不论是那种类型的肾炎,都需要加人活血化瘀的中药,必要时酌情加用清热解毒药,对疾病的治疗是有好处的。

    查看全文>> 标签:对症处理中药肾炎中药治疗用药
  • 谈慢性肾炎的忌口 2008-9-9肾病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病。本病中医分为三型论治,如脾肾阳虚者,除有慢性肾炎的表现外,尚有背冷肢冷、大便稀烂,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等;肝肾阴虚者,伴有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偏红,苔少,脉细数等;气血不足者,则有贫血、头晕耳鸣或多汗、纳少难眠、舌淡脉沉等。可辨证治疗。

    查看全文>> 标签:保健慢性肾炎饮食保健饮食预防保健
  • 中医治疗不孕不育有奇效 2008-8-16不孕不育

    不孕症是指夫妇正常同居2年而未妊娠者。受孕必须有正常成熟的精子和卵子,及其通畅无阻的通道;在有一定的生化环境基础中适时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并着床发育。 中医中药辩症论治,有很好的调经、促排卵、促孕和生精种子的疗效,但忌一味补虚。女性以调整肾、肝、脾与冲任为主,分肾阳虚、肾阴虚、肝郁、痰湿、血瘀;男性以肾精为本,分肾阳不足、肾阴虚损、脾肾阳虚、肾气虚衰、气血两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下注与痰湿...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辨证不孕不育治疗用药
  • 骨质疏松症的辨证食疗 2008-7-22饮食

    骨质疏松症是较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以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其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该病属于祖国医学“骨痿”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腰为肾之府”,因此本病发病的关键是肾虚髓液不足。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型,以饮食疗法治疗骨质疏松,辨证选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画中画广告#) 一,肝肾明虚型:症见腰背酸痛,两膝酸软,眩晕耳鸣,或兼见五心烦热,口燥舌干,或见足跟...

    查看全文>> 标签:食疗食疗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